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集采药疗效争议: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受质疑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18: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集采药疗效争议: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受质疑

近日,上海市医疗界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一份提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份由20位医疗专家联名的提案指出,当前药品集中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方面,集采药品的疗效稳定性令人担忧。

01

医疗专家联名发声:集采药效引发担忧

提案的发起人之一、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集采政策在降低医保和患者负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低价压力下,部分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可能受到影响。他举例说,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集采药品存在药效不稳定的情况,如“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肠道准备的泻药不泻或者量不够”等现象。

这份提案得到了多位上海知名医疗机构负责人的支持,包括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瑞金医院党委书记胡伟国、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等。他们一致认为,集采药品的质量和疗效问题亟需关注,特别是在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领域。

02

国家医保局回应:欢迎医务人员当好“吹哨人”

针对政协委员反映的情况,国家医保局迅速作出回应。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向上海医保局发函,要求其联系提案人,代表国家医保局致谢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同时,医保局表示“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当好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的吹哨人”,并要求进一步了解具体品种、中选企业以及临床表现等情况。

国家医保局在函件中强调,将高度重视集采中选药品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注重倾听来自临床一线的意见和声音。对于确实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药品,将按照集采协议追究中选企业责任,并及时将问题线索通报药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03

集采药效:临床反馈与官方数据的差异

然而,对于集采药品的疗效问题,来自临床一线的声音与官方数据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国家医保局提供的数据,经过6年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集采政策不仅有效降低了药品价格,同时也推动了行业创新发展。药监部门对中选药品实行生产企业检查和中选品种抽检两个100%全覆盖,确保“降价不降质”。

但临床医生的反馈却显示,部分集采药品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疗效不稳定的情况。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卢长林在提案中提到,与进口药或原研药相比,集采药疗效欠佳。例如,使用相同剂量的降压药,进口药可将血压控制稳定;而使用集采药,患者血压难以控制至正常水平或波动较大。

04

欧盟经验:质量控制是关键

面对集采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争议,不妨参考欧盟的经验。欧盟药品集采政策的目标是提高透明度、降低价格、保障质量、规范市场。其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招标采购、制定统一标准涵盖药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要求、规范采购流程等。

欧盟的经验表明,通过集中采购可以实现药品降价和市场规范化,但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这包括对药品生产过程的严格监管、对中选药品的全覆盖抽检,以及建立畅通的临床反馈渠道。

05

呼吁建立更完善的反馈机制

此次上海市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国家医保局的回应,凸显了建立更完善反馈机制的重要性。正如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从业人士所言,“对于这件事,老百姓讲感受,专业人士就要讲证据,医生如果能够提供本院这三年患者用药情况、临床结果等的对比,特别是若能收集提案中提到的过敏发生数量、人均麻醉剂量、清肠剂量等数据,将会非常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集采制度。”

未来,如何在保证药品可及性的同时,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将是集采政策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也关系到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正如专家所建议的,应建立统一的反馈平台,收集临床医生对于集采药品使用的药效情况及意见,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药企,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