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行业热议未来BRT车辆发展趋势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行业热议未来BRT车辆发展趋势
编者按:本文深入探讨了BRT(快速公交系统)车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趋势。从双铰接客车的早期尝试,到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再到中国客车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展现了中国公共交通工具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应用。
杰米·勒纳探索BRT模式的初衷是结合轨道交通的快速和大容量优势,以及公共汽车低廉的票价和运营成本。
“快速公交之父”杰米·勒纳首创的双铰接客车在BRT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高地板双铰接客车不仅载客量大,成本低廉,而且与筒管式高站台配合,实现了乘客的水平快速乘降。如今,这类车型仍在库里蒂巴BRT系统中运行,并在南美地区广泛使用。
18年前昙花一现的尝试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双铰接城市客车进入公众视野。为应对北京公共交通压力,青年汽车制造了国内首辆双铰接低地板城市客车——“都市航线A380”。这辆25米长的客车在北京三环路300路沿线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道路适应性测试,包括进出主路和停靠站台等。尽管最终未能推广,但这一尝试为未来BRT车辆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2008年2月,结束路试后的青年25米双铰接客车停放于北京快速公交1号线德茂庄场站
新时代的BRT有新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BRT系统中广泛应用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例如,上海71路中运量公交系统采用宇通开发的12米和18米现代双源无轨电车。宇通在车辆开发过程中,不仅聚焦车辆本身,还着眼于整个公共交通体系,综合考量政府、乘客、公交运营企业和驾驶员等各方需求。
上海71路中运量公交系统
从引进吸收到走出国门
中国客车企业在BRT车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比亚迪推出的全球首款纯电动双铰接客车K12A,将纯电动、分布式驱动技术与双铰接客车设计相结合。宇通客车则在海外市场积极拓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双源无轨电车供应商。
比亚迪纯电动双铰接客车K12A发布现场
专家认为,中国客车业已从引进消化先进理念发展到推陈出新、走出国门的新阶段。未来,中国客车必将为全球BRT客车市场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同时期待智轨系统在大容量快速交通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