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涛父亲的教训:双相情感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
伟涛父亲的教训:双相情感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
“我是一个成功的领导,但我却没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伟涛的父亲在儿子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后,陷入了深深的自责。这位事业有成的父亲,因为自己的偏执型人格异常,给儿子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双相情感障碍,这种以情绪在躁狂和抑郁之间交替的精神疾病,正在悄然年轻化。据研究,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已从21世纪初的0.1%-1%上升到2018年的1.8%。这种疾病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社交,更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的挑战。
伟涛的故事并非个例。在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中,家庭教育方式往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研究表明,虽然遗传因素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占80%-85%的比重,但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环境,同样至关重要。一个充满压力和冲突的家庭氛围,可能会成为触发疾病的重要因素。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儿童的治疗和康复,药物治疗是基础,但家庭干预同样不可或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心理卫生团队在实践中发现,以家庭为中心的疗法更符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家庭心理团体和个体治疗,帮助家庭成员理解精神症状,增强沟通,改善家庭互动,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康复过程中,复学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许多患儿在复学时会遇到各种困难。他们可能会出现躯体上的不适,如头痛、头晕,也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和社交困境而感到焦虑。专家建议,复学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病情稳定至少三个月至半年,调整好作息,恢复学习状态,同时需要学校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家长来说,理解、接纳和耐心是帮助孩子康复的关键。家长需要认识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疾病,而不是孩子的“叛逆”或“不听话”。避免简单粗暴的干预,而是通过倾听和共情,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规则。同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安排亲子活动,减少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依赖。
伟涛的故事是一个警醒,也是一个契机。它提醒我们,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双相情感障碍儿童,科学的治疗和家庭的支持缺一不可。家长需要及时进行自我反省和调整,为孩子的康复创造一个温馨、稳定的家庭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重获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