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11岁“小孩哥”教你造火箭
绍兴11岁“小孩哥”教你造火箭
近日,绍兴市元培小学11岁学生严弘森凭借自制火箭“森行号一代箭”引发广泛关注,200万网友在线围观这位“火箭男孩”的创举。更令人惊喜的是,他在2024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中一举夺得一等奖,展现了非凡的科技创新能力。
从航天迷到火箭制造者
严弘森的航天梦想始于2017年的一次偶然经历。当时年仅4岁的他,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眼目睹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成功升空的壮观景象。那一刻,航天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在父亲的启发下,严弘森开始自学航空航天知识。2022年8月,他见到了航天人、“探月女神”张玉花,这更加坚定了他每年发射一枚自制火箭的梦想。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6月,他的第一枚自制固体燃料火箭“森行号”在元培小学操场成功发射。
然而,首次发射并非一帆风顺。火箭升空后,降落伞未能自动打开,导致回收失败。面对挫折,严弘森没有气馁。他冷静地回收残骸,分析原因,并着手研制第二枚火箭。这一次,他不仅改进了隔热设计,还通过编写代码实现了飞行姿态调整、远程控制、数据回传等多项功能。
严弘森的火箭制作过程充满了挑战。他需要掌握航天学、空气动力学、燃料学、材料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他的父亲回忆说:“现在,我已经教不了儿子了。他遇到问题时,会向各行各业的专家请教,无论是通过网络联系的专家,还是家门口修手机、修电视机的师傅,都是他的老师。”
从课堂到赛场
2024年,严弘森带着他的“森行号”参加了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这项赛事由教育部批准,是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重要赛事,也是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之一。2024年的总决赛在海南文昌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的3934名青少年航天爱好者参与。
大赛设置了航天创意、航天科学探究与创新设计、太空探测竞技三个竞赛单元。严弘森的作品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一等奖。这一成绩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也展现了我国青少年在航天科技创新领域的潜力。
航天科普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严弘森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折射出我国小学航天科普教育的蓬勃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航天科普教育,将其与STEAM教育理念相结合,通过航空科普实验室、特色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
以严弘森所在的绍兴市元培小学为例,学校开设了编程、机器人、模拟飞行等课程,建立了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这些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在全国范围内,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航天科普教育的新模式。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开设了飞行员课程基地班,上海市嘉定区紫荆小学建立了航空特色办学,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则打造了航母空间等特色教育空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儿童参与航天活动的机会将越来越多。从参观火箭工厂到参与航天主题研学,从制作火箭模型到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孩子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接触航天科技,培养科学兴趣。
严弘森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孩子投身航天探索。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在大赛开幕式上所说:“希望青少年们不忘初心,勇敢追梦,在不断探索中磨砺自己,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书写新时代中国航天的新篇章。”
严弘森的成功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就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就。正如他的班主任劳春燕所说:“弘森经常帮老师清理电脑里的垃圾程序和文件,还设计了抽签背诵和设置试题的小程序。他对航天知识的热爱和执着,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严弘森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关注航天科技。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航天知识,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像严弘森这样的“小小航天人”涌现出来,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