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时代下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新方向
数智化时代下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新方向
在数智化浪潮的推动下,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一体化应急管理体系已成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的重要路径。本文将从政策导向、技术赋能、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探讨数智化时代下城市应急管理的新方向。
一、国家政策引领,明确体系建设要求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从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都明确指出了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强调到2025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指标,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20%等。这些政策要求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建设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
二、数智化技术赋能,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在数智化时代,数字技术已成为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灾害风险的实时监测、预警预报和快速响应。例如,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收集现场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风险评估,可以预测和评估灾害风险;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流,提高应急协调的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三、构建一体化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闭环防控
一个高度集成、智能化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该体系不仅实现了风险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和灾后复盘的全链条闭环防控,还融入了诸多前沿科技元素,极大地提升了应急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
这一体系的基石是风险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它依托物联网(IoT)技术,广泛部署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如地震预警传感器、水质监测站、气象雷达等,实时采集城市生命线(如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等)的关键数据,以及安全生产、公共安全领域的动态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平台能够自动识别异常数据,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指挥救援会商调度平台则是整个体系的神经中枢,它集成了高清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检、卫星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灾害现场的实时监控和远程会商。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和AR(增强现实)技术,平台能直观展示灾害分布、救援队伍位置及资源分布,辅助指挥人员快速制定救援方案,高效调度救援力量和资源。同时,AI辅助决策系统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情况,智能推荐最优救援路径和策略,进一步提升救援效率。
应急监督执法平台利用移动执法终端、区块链技术等,实现了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全程监管和执法记录。通过数据比对和智能分析,平台能自动识别违规行为,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并跟踪整改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人、机、物、环、管”风险管理系统作为体系的补充,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对关键人员、设备、物资、环境参数及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跟踪和管理,实现风险的精细化控制和预防。系统能够自动识别风险点,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为管理者提供详实的风险评估报告和改进建议。
这些平台与系统的协同作用,不仅提升了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实现了对各类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为构建安全、智慧、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全民应急意识
基层是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道防线,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需要强化科技保障,通过打造数字化的预案体系、综合化的救援体系、多元化的保障体系、常态化的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同时,我们还需要推进全民应急文化建设,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构建起全民参与的应急管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