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所有诗人中,能被称为“伟大的”诗人的,有且仅有这5位
在中国所有诗人中,能被称为“伟大的”诗人的,有且仅有这5位
中华文明璀璨夺目,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数文化瑰宝,其中文学成就尤为引人注目。在众多文学体裁中,诗歌无疑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些诗句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那么,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五位诗人是谁呢?他们每个人都是让诗歌传入千家万户的伟大人物。
屈原
人们熟悉的大多数诗歌都创作于唐代,但事实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就已经诞生。比如广为人知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经典《诗经》中的名句,而《诗经》收录的就是先秦时期民间创作的诗歌。
战国时期诞生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著名诗人——屈原。尽管屈原的作品以"楚辞"闻名,但他实际上也是先秦时期杰出的浪漫派诗歌作家。"楚辞"从题材上来说就是先秦时期的诗歌,在诗歌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称屈原为伟大的诗人实至名归。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在《离骚》中写下的千古名句,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屈原曾是楚国大夫,辅佐楚怀王治理国家并与其他六国争霸。然而,随着时间的变迁,楚怀王逐渐失去对屈原的信任,听信贵族们的诽谤,最终将为国为民殚精竭虑的屈原放逐。这导致楚国被秦国攻破并灭亡,屈原也以身殉国,投身汨罗江,成就了后世"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的作品风格既有楚人特有的浪漫,又有慷慨激昂的家国情怀,堪称中国早期诗歌中的明珠。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让人仿佛感受到田园清新的气息,悠闲而又旷远。没错,这首诗就是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写的《饮酒》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句。
诗歌作为一种延续上千年的文学体裁,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风格的流派。有的浪漫,有的豪迈,有的质朴。当诗歌发展到东晋时期,受当时社会状况的影响,逐渐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流派,那就是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派"。
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正是顺应了当时名人雅士们归隐田园的社会潮流。东晋十六国时期,政局和社会无比混乱,在这种杂乱的环境中,文人雅客很难进入仕途,于是选择归隐田园,过着避世的田园生活,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
当陶渊明回归田园之后,每天种地、养花,在这种惬意的生活中获得了全新的文学创作灵感,于是将自己的田园生活融入诗词创作中,开创了"田园诗派"。
作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除了前面提到的《饮酒》以外,他的代表作还有五首《归园田居》,从名字就能看出内容是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的记录。"田园诗派"作品所表现出的那种让读者身临其境的画面感也为之后隋唐时期的诗歌发展达到顶峰奠定了基础。
李白
时代来到了诗歌发展达到鼎盛的大唐。说到唐朝的诗人,人们能说出许多名字。但是要说人们最先想到的诗人,相信人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出那个名字——诗仙李白。
要说唐诗就绝对避不开李白。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的痕迹太重了。这样一位潇洒浪漫的谪仙人,只有盛唐这样自信又繁华的时代能够孕育出来。他凭着一把剑一壶酒走遍了大唐的名山大川,并将自己的才气永远留在了华夏的土壤中。
中国人对李白实在是太过熟悉了。从会说话开始,父母就会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长大上学之后又会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长大些,有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又会吟诵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因此,李白是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长大的。他的豪迈、他的浪漫、他的大气、他的笑、他的醉、他的高歌都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李白醉在了水中的明月,人们溺在了李白的诗中。因此,李白绝对是千古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杜甫
文学史上有一人同李白的名字机会永远并列出现,这个人就是诗圣杜甫。如果说李白是天上,是神仙,那杜甫就是人间,是百姓。随着大唐盛世的崩塌,人间再也养不出李白的瑰丽和浪漫,于是更多的出现了百姓的疾苦。
杜甫亲眼见证了"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政变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皇室和官场,后人们说到乱世往往也先想到政局的变化,但是杜甫生在那个时代,他却看到了战乱给民间百姓带来的疾苦。
在杜甫早年的诗中,他还是那个满怀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青年人,仰慕着李白这位名满天下的大文豪,并抒发着自己胸中的壮志,然而现实很快就打碎了他的幻想,进入仕途之后,杜甫目睹了官场的混乱和社会的颓靡,心中逐渐产生了变化。
在步入中年之后,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杜甫的双眼看到了太多民生艰辛,于是一改盛唐时文坛流行的那种浪漫华丽的文风,开始记录自己在民间的所见所感。
后世的人们将杜甫的诗称为"诗史"是有道理的,正是因为杜甫后来的诗中少见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记录民生艰辛,将大唐由盛转衰时民间的状况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因此,杜甫因为忧国忧民的品质在后世被人们称为"诗圣"。尽管杜甫在当时并不声名显赫,但是他的影响力是影响千年的,能够将视线从上层建筑转移到民间百姓,这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变化。
白居易
说到诗人将视线从名山大川转移到人间,那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诗人了,这个人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的诗倒是没有杜甫的诗那样读来就让人心中沉痛,白居易的"人间"除了表现在诗中写的大多是百姓的生活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文风通俗易懂,让没什么文化的人来读也能理解白居易诗中写了什么。
这一点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之前的诗人们为了表现自己的文采,往往会在诗中大量引用典故以及使用那些华丽但是晦涩的辞藻,但是白居易的诗风就是通俗易懂贯彻到底。
相传,白居易为了让自己的诗足够通俗,每次作诗之后都会将诗念给老太太听,只要老太太有听不懂的地方就进行修改,直到改到老太太能听懂为止。如果没什么文化的老太太都能听懂,那其他人理解起来就更没有问题了。
但是白居易并不是不能写辞藻华丽的诗,比如传世经典《长恨歌》中,白居易就写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将爱人之间的情真意切描摹得浪漫又深情,也让"比翼鸟"和"连理枝"在后的千百年间成为了爱情的代表。
因此,让唐诗进入现实主义的白居易自然担得起最伟大的诗人这一名号。
结语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诗词歌赋都有自己的见解。大家不必拘泥于先人公认的这五大伟大诗人,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伟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