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冒充公检法诈骗频发,教你识别最新套路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09: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冒充公检法诈骗频发,教你识别最新套路

01

真实案例:80岁老人被骗500万

2024年4月7日下午,深圳一位80岁的老人在家中接到一通自称“深圳市网络中心”的电话。对方称其身份证在三亚开通了一个手机卡,涉嫌发送一万多条恶意信息,要查封其名下所有手机卡。随后,电话被转接到“三亚市公安局”,老人被要求严格保密,不能和当地公安和家人联系。

接下来的一周内,老人按照对方指引下载“RayLink”APP接受调查,每天向骗子报备3次。在骗子的诱导下,老人将名下保险金全部提取到一张兴业银行卡内。骗子通过“RayLink”APP远程控制老人手机,偷偷将卡内所有金额转走。直到4月20日10时许,民警上门劝阻时,老人才意识到被骗,而此时他已准备卖掉两套房产凑够500万元向对方转账。

这起案件并非个例。近期,冒充公检法的诈骗案件在全国多地频发,受害者不仅有老年人,还有年轻人和企业职员。这种诈骗手法之所以屡屡得逞,是因为它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对公检法机关的信任和恐惧心理。

02

诈骗手法揭秘:环环相扣的骗局

冒充公检法诈骗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电话开场:骗子会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声称受害者涉嫌违法犯罪,需要配合调查。他们往往会准确报出受害者的身份信息,增加可信度。

  2. 电话转接:骗子会将电话转接到所谓的“公安局”或“检察院”,进一步强化骗局的真实性。在交谈过程中,“警察”不断强调案件涉及国家机密,要求受害人保持联络,否则就会对受害人进行拘留,并冻结其资产。

  3. 制造恐慌:骗子会通过发送虚假警官证、逮捕令,或者让受害人点开“假网站”查看“通缉令”,制造紧张气氛,使受害人陷入恐慌。

  4. 资金清查:骗子会要求受害人下载指定软件进行“资金清查”,或者直接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他们还会要求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以便远程操控其手机或电脑。

  5. 威胁恐吓:骗子会威胁受害人如果拒绝配合,不仅自己会被“处理”,还会影响到家人的工作和前途。这种心理战术往往能击垮受害人的心理防线。

03

如何防范:警方提示和专家建议

面对如此狡猾的诈骗手法,我们该如何防范呢?以下是警方和专家给出的几点建议:

  1. 保持冷静:接到自称公检法机关的电话时,不要慌张,要保持冷静。记住,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也不会要求转账汇款。

  2. 核实身份:如果对方自称是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可以挂断电话后直接拨打官方电话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相信陌生来电。

  3. 保护隐私:不要轻易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更不要随意下载陌生人推荐的软件。

  4. 拒绝转账:凡是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公检法机关不会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

  5. 及时求助:如果对来电有怀疑,可以向家人朋友求助,或者直接拨打110报警。

  6. 关闭FaceTime:近期发现诈骗分子利用苹果手机的FaceTime功能进行诈骗,建议关闭该功能。关闭方法:打开设置→向下找到FaceTime通话图标→点击进入→关闭FaceTime通话功能。

04

提高警惕,守护财产安全

冒充公检法诈骗之所以屡屡得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公检法机关的信任和敬畏。骗子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通过制造恐慌和威胁,让受害者失去判断力。因此,提高防范意识,了解诈骗手法,是预防此类诈骗的关键。

请将这些防骗知识分享给你的家人朋友,特别是老年人,帮助他们提高警惕,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记住,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也不会要求转账汇款。遇到可疑来电,及时挂断并报警。让我们共同努力,筑起一道防范电信诈骗的防火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