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再谈企业管理:从乐视崩盘学什么?
贾跃亭再谈企业管理:从乐视崩盘学什么?
近日,贾跃亭再次公开谈论企业管理,反思了乐视网崩盘的原因。他强调,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风险管理,避免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此外,他还提到了企业治理的重要性,认为决策权的高度集中和缺乏有效制衡是导致乐视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一系列教训对于当前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从巅峰到谷底:乐视的崩盘之路
2017年7月27日晚,乐视网(300104)收到控股股东贾跃亭通知,贾跃亭直接所持乐视网股份被全部冻结。这标志着乐视帝国开始走向崩盘。随后,乐视网发布公告,称贾跃亭在回函中表示无力履行无息借款与增持承诺,“深表歉意”;12月12日,贾跃亭被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执行法院为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多重因素叠加:乐视崩盘的深层原因
乐视的失败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乐视的崩盘揭示了企业管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过度扩张与投资失误:贾跃亭带领下的乐视曾风光无限,但盲目多元化扩张让公司背负沉重负担。例如,乐视在汽车领域的投入未能带来预期回报,反而拖累了整体财务状况。这种过度扩张不仅消耗了大量资金,还分散了管理层的注意力,导致核心业务无法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
风险管理缺失:正如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的案例所揭示的,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乐视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未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市场环境的变化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乐视无法及时调整策略,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决策机制失灵:巴林银行的案例表明,缺乏职责划分和制衡机制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在乐视,贾跃亭作为创始人拥有绝对的决策权,这种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快速推动企业发展,但长期来看却埋下了隐患。当决策出现偏差时,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使得错误的决策得不到及时纠正,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对比分析:从其他企业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安然公司:安然的失败源于管理层的短视和对业绩指标的过度追求。管理层的薪酬与股票表现挂钩,这诱发了管理层利用创新的会计方法和做假,以赢取丰厚的奖金和红利。虽然安然引用了非常先进的风险量化方法监控期货风险,但是营运风险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管理高层常常藐视或推翻公司制定的内控制度。这是最终导致安然倒闭的重要因素。
世通公司:世通的董事会持续赋予公司的CEO(Bernard Ebbers)绝对的权力,让他一人独揽大权,而Ebbers却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领导世通。美国证监会的调查报告指出:世通并非制衡机制薄弱,而是完全没有制衡机制。世通的董事会并没有负起监督管理层的责任,该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仅花3~5小时,会议记录草草了事,每年只审阅内审部门的最终审计报告或报告摘要,多年来从未对内审的工作计划提出过任何修改建议。
巴林银行:巴林银行的案例揭示了职责划分不清和管理层对财务报告不重视的严重后果。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里森(Nick Lesson)从事日本大阪及新加坡交易所之间的日经指数期货套期对冲和债券买卖活动,累积亏损超过10亿美元,导致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破产,最终被荷兰ING收购。
管理启示: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涵盖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等多个维度。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完善决策机制: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避免决策权过度集中。通过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制衡机构,确保决策过程的透明性和科学性。同时,鼓励多元化的意见表达,避免“一言堂”现象。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企业需要建立开放、包容的沟通环境,鼓励员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有效的认可和奖励机制来激励员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贡献被企业所重视。
数据驱动决策:在企业管理中,数据驱动决策已成为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通过深入分析大数据,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从而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结语:企业管理者的警醒
贾跃亭的反思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企业管理者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注重风险管理,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