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打好青少年抑郁症预防战?
学校如何打好青少年抑郁症预防战?
全球10-19岁青少年中,七分之一患有精神障碍,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主要问题。自杀已成为15-29岁人群的第三大死因。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青少年抑郁症,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政策引领:构建“四位一体”预防体系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目标是到2025年,95%的学校要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60%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该行动计划强调,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五育并举”,即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同时,要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
具体措施:从课程到预警全覆盖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根据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开足“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学时。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同时,要组织编写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县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高校每年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增加测评频次。同时,要建立健全测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止信息泄露。
完善咨询服务
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开展预警和干预工作。高校要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四级预警网络。同时,要发挥心理援助热线作用,为受突发事件影响的学生提供应急心理援助。
地方实践:扬州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扬州市疾控中心通过多种形式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 心理咨询师沙龙:定期举办心理咨询师沙龙,邀请专家分享青少年心理发展知识,增强从业者信心。
- 心理健康座谈会:在树人学校举办“激情工作、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座谈会,150余名教师参加,听取青少年抑郁症专题讲座。
- 校园心理服务:推进校园心理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室,实现全覆盖。
专家建议:构建全方位预防体系
专家建议,学校预防抑郁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制定心理教育计划:将心理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序实施。
- 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心理课堂、家长课堂等形式,营造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
- 配备专业心理教师:根据学校规模和学生数量,适当配备心理老师。
- 建立特殊学生档案:针对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建立心理成长方案。
- 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减少内卷压力。
-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发现和处置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学校作为预防主阵地,要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创新工作方法,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同时,也要加强家校社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共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