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太平洋产险“太享贷”投诉再起波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太平洋产险“太享贷”投诉再起波澜

引用
新浪网
11
来源
1.
https://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1601&id=10448682
2.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40320/herald/0ffd276b2b0b30b7908cb4f33ccf4ccb.html
3.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hkstock/news/02601.html
4.
https://www.cpic.com.cn/xccbx/gygs/xfzqybhzlx/bxzs/dfb/szfgs/?activeTabIndex=2
5.
https://www.cpic.com.cn/c/2024-06-24/1862974.shtml
6.
https://www.gov.cn/gongbao/2024/issue_11306/202404/content_6947720.html
7.
675e6d5900000000010297d6
8.
6763f1a1000000000900f95b
9.
6762993400000000130039b0
10.
https://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1163271&itemId=915&generaltype=0
11.
https://www.nfra.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1151058&itemId=915
01

太平洋产险“太享贷”投诉再起波澜

近期,太平洋产险推出的“太享贷”个人贷款保证保险服务再次陷入投诉风波。用户反映在办理贷款时被迫购买额外保险,导致贷款成本大幅上升,还款压力增大。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太享贷”的投诉记录多达上千条,主要集中在保费过高、捆绑销售等方面。

02

投诉案例:符先生的遭遇

符先生就是众多受害者之一。他原本计划借款10万元,但在办理过程中被要求额外购买45000元的保险。最终,符先生实际获得的贷款金额仅为54692.94元,却需要偿还本金10万元以及9307.06元的利息。经过计算,这笔贷款的实际年化利率高达30.82%,远超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一年期LPR的四倍)。

03

“太享贷”的运作模式

“太享贷”是太平洋产险推出的一款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产品,主要面向有贷款需求的个人客户。其基本模式是:借款人向银行申请贷款,同时必须购买太平洋产险的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保险费用通常在贷款本金中扣除,导致借款人实际获得的贷款金额减少,但还款金额不变,从而推高了实际利率。

04

违规之处:高利率与强制搭售

这种模式存在以下违规嫌疑:

  1. 高利率问题:通过捆绑高额保费,实际年化利率远超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

  2. 强制搭售保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要求购买“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险”,这种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根据《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金融机构不得强制捆绑或搭售产品。

  3. 信息不透明:部分消费者表示,在办理贷款时未被告知需额外购买保险,事后才发现还款中包含高额保费,这可能构成误导消费。

05

监管政策解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7月1日实施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贷款人开展个人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同时,要求贷款人建立有效的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制订贷款管理制度及每一贷款品种的操作规程,明确相应贷款对象和范围,实施差别风险管理,建立贷款各操作环节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06

风险提示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在办理类似业务时需谨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在签订贷款合同时,务必仔细阅读所有条款,特别是关于保险、手续费等额外费用的说明。

  2. 了解实际利率:要求金融机构明确告知实际年化利率,包括所有费用在内。

  3. 保留证据:保留所有与贷款相关的文件和沟通记录,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

  4. 及时维权:如遇类似情况,可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太平洋产险“太享贷”事件再次敲响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警钟。在金融产品日益复杂的今天,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规行为,营造健康、透明的金融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