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调理气阴两虚,告别亚健康
中医教你调理气阴两虚,告别亚健康
气阴两虚是现代人常见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身体乏力、头晕目眩、发热出汗等症状。中医认为,气阴两虚多由过度劳累、饮食失调、长期情绪消极等因素导致。
中医调理方法
中药调理
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功效,适用于口干舌燥、自汗等症状。
益气养阴汤:由太子参、白花蛇舌草、元参、生地、麦冬等组成,能改善气虚和阴虚症状。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组成,能滋阴补肾,适合腰膝酸软、阴虚火旺者。
八珍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能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乏力等症状。
归脾丸: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等组成,能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问题。
补肺益气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等组成,能补肺益气,适用于咳嗽、气短等症状。
养心汤:由龙眼肉、远志等组成,能养血宁心,缓解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组成,能健脾益气,改善脾胃虚弱、腹胀腹泻等症状。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能补气健脾,适用于脾胃气虚。
中成药推荐
西洋参颗粒:滋阴补气,解毒清热,适合慢性咽炎或长期咳嗽。
生脉饮:益气生津,止汗敛阴,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心悸、气短、盗汗。
益气复脉胶囊:益气复脉、养阴生津,适用于心悸、气短、自汗等症状。
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易感冒人群。
非药物疗法
饮食调理: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注重摄入足量的水果、蔬菜、豆类、纤维素、不饱和脂肪酸、坚果和鱼类,减少精细碳水、红肉、饱和脂肪酸以及乳制品的占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还应限制盐的摄入。
食疗方:
- 柏子仁蒸仔鸡:由柏子仁、麦门冬、党参、仔鸡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之功效,适合气阴两虚型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
- 参枣粳米粥:由人参、大枣、粳米等组成,能补气养血,适合气虚血虚者。
- 当归红枣煲牛肉:由当归、红枣、牛肉、猪里脊等组成,能补血活血,适合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者。
- 山药薏苡莲子粥:由生山药、薏苡仁、莲子肉、芡实等组成,能健脾胃,用于脾虚腹泻、气短乏力者日常调理。
- 山药黄芪汁:由生山药、黄芪组成,可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调理。
- 生活方式调整: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期情绪消极。
- 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耗气伤津。
日常调理建议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要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导致消化不良。
适度运动: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时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
避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结语
气阴两虚是可以通过中医调理得到有效改善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调理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用药。同时,预防重于治疗,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预防气阴两虚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