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里的非遗文化探秘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里的非遗文化探秘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这座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的地方,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千奇峰,更是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在这里,土家织锦、茅古斯舞、大庸武术等非遗瑰宝,正以独特的方式融入景区,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土家织锦:指尖上的非遗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艺术季活动现场,土家织锦展位前总是围满了好奇的游客。这种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手工艺,已有3000多年历史。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以红、蓝、青色棉线为经线,彩色棉线、丝线或毛线作纬线,采用反面挑织的方法,织出绚丽多彩的图案。
“土家织锦”不仅是实用的被盖、枕头,更是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其图案多达400多种,从简单的钩花到复杂的动物、植物组合纹样,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土家族人的智慧和匠心。
近年来,张家界积极推动土家织锦的保护与传承。乖幺妹土家织锦、武陵源鱼泉峪贡米非遗工坊等文化展示体验景点相继建成,让游客得以近距离感受这项古老技艺的魅力。
茅古斯舞:原始而神秘的土家舞蹈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文艺演出中,茅古斯舞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节目之一。这种土家族最古老的舞蹈,以其原始、粗犷的风格,展现了土家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
身着茅古斯服的青年男女,在舞台上跳起野性动感的八宝铜铃舞,仿佛将观众带回到了远古时代。这种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承载着土家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非遗文化进景区:让旅游更有温度
2024年7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首届森林文化艺术季正式启幕。此次活动以“三千奇峰,共生共长”为主题,将非遗文化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
在艺术节期间,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土家织锦、棕编工艺等非遗工坊的展示,还能参与互动体验。上海游客朱女士表示:“在旅行中感受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很享受,尤其是孩子们了解到很多新的知识,希望这些精彩的民俗文化能不断发扬传承下去。”
非遗文化的融入,让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它不仅是一个观赏自然美景的地方,更是一座活着的民俗博物馆。游客在欣赏绝美峰林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和体验张家界的非遗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非遗文化进景区,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通过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同时,非遗文化的展示也带动了当地文旅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24年1至7月,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总进山人数超过404万人。非遗文创产品如土家莓茶、土家葛粉、土家织锦等也备受游客青睐,成为热门伴手礼。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实践证明,非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一条双赢之路。它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也让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这座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宝库,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你不仅能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家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