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运河畔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创新的交响
杭州大运河畔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创新的交响
杭州大运河畔的历史建筑,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从古老的拱宸桥到充满市井气息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从水乡特色的小河直街到保留完整的大兜路,这些历史建筑见证了杭州的繁华与变迁。如今,它们在保护与创新中焕发新生,成为展现杭州独特韵味的新地标。
拱宸桥:运河终点的巍峨见证
拱宸桥,这座横跨京杭大运河的石拱桥,全长98米,高16米,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几经重建,现已成为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桥名取自《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寓意,象征百姓对德政的拥戴。
桥东侧是繁华的运河文化广场,六幅浮雕讲述着运河的古老历史,钱运茶馆古意盎然。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越剧迷们的表演为古桥增添了几分生动。桥西岸则是正在整治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这片占地7.83公顷的区域,将重现清末至解放初期的杭州风貌。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老杭州的非遗新生活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拱宸桥西面,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重要历史街区。这里保存了大量近现代建筑,包括传统民居、里弄建筑等,是“老杭州”集体记忆的承载地。2023年,该街区被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街区以“老杭州的非遗生活”为主题,引入各类文化传承业态,如非遗文化、文创手作、国医养生等。同时,这里也是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各类创新、跨界、网红商业业态为老街区注入新活力。2023年,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客流达到550余万人次,较2022年翻了一番。
小河直街:水乡商埠的活态博物馆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拱墅区中部,是运河沿线重要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保留了南宋以来的水乡人居风貌,是运河商埠文化的典型代表。规划保护历史建筑2处,传统风貌建筑22处。
小河地区是宋河(西塘河)、元河(杭州塘)的主河道交汇地,曾是杭城与西北市县重要的水陆转运枢纽。这里也是民国杭州北部水道、国道、铁道的联结核心,见证了内河航运与交通发展演变。如今,这里以居住、商业、文化设施为主,展示与传承运河沿岸的航运文化、商埠文化、工业文化。
大兜路:杭州老城的历史记忆
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运河大关桥至江涨桥一段东岸。至今保留着香积寺石塔、国家厂丝储备仓库、大量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等,是杭州老城历史风貌尚存的街区之一。
宋代,杭州城北重要的贸易中心在大关桥、江涨桥、卖鱼桥一带,即现大兜路区域。明代已有大兜路路名,长1100米,宽5米,明清时,大兜路区域增设集市,建立官办粮仓,成为杭州城北重要的集市、贸易、仓储中心,运河沿岸都是水陆码头,商铺林立,街市繁华……民国时期刊物《杭州通》中曾记载:“大兜乃湖墅之一小地名也,亦为拱埠往来城内之要口。”1966年,曾与河塍路、仓基上合并称为远征路,1981年命名为大兜路。
创新与传承:大运河畔的新地标
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杭州也在探索创新之路。运河天地由大河造船厂改造而成,占地面积3.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这里以“老杭州的摩登生活”为主题,将工业遗产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园区内设有迷笛livehouse、比高电影院等时尚设施,成为年轻人的新去处。
更令人瞩目的是大运河杭钢公园。在原杭州钢铁厂基础上改造,成为工业文化保护利用的新地标。公园获得了2024年世界景观建筑奖(WLA)杰出奖,成为世界瞩目的工业文化保护利用城市新地标。4.5万平方米的大草坪上,一侧是以高耸焦炉为背景,一侧是被钢管包围、高炉耸立的艺术文化中心。而这,也仅仅是大运河杭钢公园全貌的一角。
杭州大运河畔的历史建筑,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生活的空间。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与未来对话。每一座桥、每一条街,都在诉说着杭州的故事,展现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