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来了,节水型社会get√
海绵城市来了,节水型社会get√
《节约用水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水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件大事。条例的出台,不仅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法治保障,更为海绵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抓手,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推进,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开辟了新路径。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和模式。它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2015年和2016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分两批确定了30个试点城市。这些试点城市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水文状况不同,各有侧重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试点城市在缓解城市内涝、改善水环境、节约水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典型案例:常德市的海绵化改造
湖南省常德市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通过实施海绵化改造,常德市不仅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还显著改善了水体环境。曾经的黑臭河道穿紫河,经过海绵化改造后,不仅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还大大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周边环境和品质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北京市的节水创新实践
北京市作为首都,一直走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前列。在园林绿化方面,北京市积极探索节水新技术,如升级微喷系统、使用再生水灌溉等,大幅提高了城市用水效率。同时,北京市还制定了《北京市绿隔地区公园建设与管理规范(试行)》,为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指导。
海绵城市助力节水型社会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改善水环境,还能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开辟了新路径。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城市能够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节约用水条例》的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绵城市将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标配,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