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林业产业的新风口?
林下经济:林业产业的新风口?
林下经济正成为我国林业产业的新风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提出,到2025年,林下经济产值将达到万亿级别。这一目标背后,是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的实践。
什么是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资源和环境,在林下开展种植、养殖或发展相关产业的经济模式。它不仅能够提高林地利用率,还能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发展现状:政策支持与地方实践
2024年,海南省印发《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并完成林下经济“一张图”绘制。截至11月底,全省发展林下经济面积已达130万亩,产值约6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在地方实践中,各地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例如,云南省晋宁区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基地”模式发展滇黄精种植,核桃园村种植100亩黄精,预计能带来超过2000万元的收入。合肥市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则通过产权交易中心,将695亩林下空间用于石斛种植,实现了生态价值的转化。
成功案例:创新模式的探索
晋宁模式:滇黄精种植开辟生态经济双赢之路
晋宁区双河彝族乡核桃园村依托晋宁彝邦主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了100亩黄精。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率,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晋宁区政府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政策支持范畴,推广滇黄精种植,为村集体创收300余万元。
合肥模式:产权交易创新激活林下空间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红杉林林下经济种植委托运营项目在合肥市产权交易中心顺利成交。该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综合评分方式组织交易,最终一家具有丰富经验和实力的石斛种植企业中标。这种模式有效盘活了林下空间资源,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促共赢。
面临的挑战
尽管林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产业链条较短、品牌建设薄弱、产业效益较低等问题。此外,林下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科技创新支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未来展望
要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 创新生产模式:根据林业周期和生物习性,不断创新、丰富立体种养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延伸产业链条: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林农、家庭林场、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 加强科技创新: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体系化、组织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
- 完善政策支持:继续加大金融、科技、林地利用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科技创新的驱动,林下经济必将成为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增长点,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