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不只是噪音,更是心理的考验
耳鸣:不只是噪音,更是心理的考验
“我国至少有1.3亿耳鸣患者,平均10人中就有1人被困在‘不存在’的噪音里。”这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专家提供的最新数据。耳鸣,这种看似普通的症状,正悄悄影响着数千万人的生活。
耳鸣:不只是生理问题
“耳朵里像是有几十只知了叫个不停”“感觉脑袋一圈全是蜜蜂在飞”“严重的时候无法睡觉,整个人都不在状态”……这些是耳鸣患者最真实的描述。耳鸣不仅是一种听觉上的困扰,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折磨。
研究表明,耳鸣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耳鸣患者中高达40%的比例报告了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存在。慢性耳鸣患者常出现焦虑状态,通过丘脑-听觉皮层-杏仁核通路机制。这种恶性循环让患者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耳鸣的日常困扰
64岁的郑大伯患耳鸣已经30多年。年轻时当兵受演练的枪炮声影响,听力下降,再加上劳累过度,发展成神经性耳鸣,久治不愈。他说,每天一醒来,耳朵里无数知了在叫,却怎么也无法摆脱。
不仅是老年人,部分中青年也受到耳鸣的侵扰。今年40岁的许毅(化名)在一家外企工作,一个月前突然发现自己的右耳嗡嗡地响。他觉得自己听外界的声音也不像以前那么清晰了,而且有回音感。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华伟表示,耳鸣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相对而言成人期发病的患者更多。以前老年人患病率最高,但当下社会压力大,有不少年轻人也患上耳鸣,整体来看耳鸣患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专家介绍,除了听到鸣响外,耳鸣往往还伴随着睡眠障碍、心烦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耳鸣患者有较高的心理或躯体障碍发生率,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最常见,根据文献资料,33%的耳鸣患者伴随抑郁。
科学应对:多管齐下
耳鸣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但是,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声治疗:通过外界的声刺激降低听神经通路的自发冲动。研究显示,持续3-6个月的声治疗效果显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耳鸣的态度,减轻其心理影响。
中医针灸:浙江省中山医院专家高宏采用导气通络疗法,通过耳周施针改善耳鸣症状,部分患者效果显著。
药物治疗:针对失眠、焦虑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关药物。
心理疏导:通过言语开导、音乐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自我调节。
关注耳鸣,关爱健康
耳鸣不是小问题,它可能是一个人一生的困扰。随着生活、工作及精神压力的增大,耳鸣的发病率也呈逐年攀升趋势。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耳鸣问题,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耳鸣患者来说,及时就医、科学治疗是关键。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逐步适应和调整,才能最终走出耳鸣的困扰。
正如一位患者所说:“当我开始接受耳鸣的存在,学会与它和平共处时,我发现生活依然可以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