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ESC指南更新:房颤消融术后抗凝药管理新趋势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13: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ESC指南更新:房颤消融术后抗凝药管理新趋势

2024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最新版《心房颤动管理指南》,对房颤消融术后的抗凝药管理提出了重要更新。这些新建议不仅优化了抗凝治疗的策略,还强调了个体化管理的重要性,为提高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方向。

01

新指南:抗凝治疗的重大更新

CHA2DS2-VA评分取代旧版评分系统

新指南首次推荐使用CHA2DS2-VA评分系统来指导抗凝治疗。与旧版CHA2DS2-VASc评分相比,新系统去除了女性占比的1分,更加科学地评估血栓栓塞风险。具体来说:

  • 对于CHA2DS2-VA评分≥2分的患者,强烈推荐启动抗凝治疗(Ⅰ,C)
  • 评分为1分的患者,应考虑抗凝治疗(Ⅱa,C)

围术期抗凝:不间断是关键

新版指南强调,在房颤导管消融的围术期,应采取不间断抗凝策略以预防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Ⅰ,A)。这意味着患者在手术前后都应持续使用抗凝药物,不应随意中断。

术后抗凝:至少2个月

新指南明确指出,房颤消融术后应继续口服抗凝药物至少2个月(Ⅰ, C)。2个月后的长期抗凝策略则应根据CHA2DS2-VA评分来制定,而不是简单依据心律控制的效果。

02

抗凝药物选择:DOACs仍是首选

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继续被推荐为首选抗凝药物(Ⅰ,A)。对于需要调整剂量的患者,新指南提出了明确的减量标准,但强调不符合减量标准的患者应保持全剂量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Ⅲ,B)。

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建议,正在服用DOAC的患者如果没有明确适应证,应避免更换为其他DOAC或华法林(Ⅲ,B)。

03

个体化管理是未来趋势

新指南特别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抗凝方案,包括:

  • 定期评估血栓栓塞风险
  • 考虑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衰等)的影响
  • 管理危险因素(如肥胖、酒精摄入等)
  • 定期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新指南还提出了“AF-CARE”综合管理路径,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整合初级保健、心脏专科、药学、护理及家庭照护等多学科力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管理。

04

结语

2024年ESC指南的更新,为我们提供了房颤消融术后抗凝药管理的最新标准。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医学研究的进展,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精准的指导。对于患者而言,遵循医嘱、定期复查、积极配合多学科管理团队,是实现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治疗方案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自行调整用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