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崇兴大集:银川特色集市的商业密码
灵武崇兴大集:银川特色集市的商业密码
“羊杂碎!饸饹面!”“卖粽子!”……1月18日,一声声吆喝声穿过晨曦,灵武市崇兴大集热闹开集。这座传承历史已逾百年的乡村大集,从最初的几间破屋发展至今,年营业额约3.7亿元,盘活了一座小镇,带富了崇兴人,也让浓浓年味流淌开来。
百年传承:从土城堡到现代集市
崇兴大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大寨子集贸市场。当时,崇兴街道两旁耸立着许多土城堡,人称“寨子城”。大寨子集市之处最早是清代将领董福祥手下一位总兵的土寨,后因房屋破败颓废,空场子被人们当作集贸市场使用,一直传承至今。
民国时期,大寨子沿街店铺多经营生资日杂、皮毛、布匹、中药材等,如杨天民“天成和”布料杂货铺,旁边是王天和开的“乾兴魁”绸布日杂店铺。街上铺面最多的是义商何义江,有房屋60多间。
特色商品: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如今的崇兴大集,已发展成为占地118亩的大型综合性农贸市场。市场内设瓜果、蔬菜、百货、牛羊、食品(集装箱摊位)、粮食、休闲娱乐、家禽(露天)八大区域,每逢2、5、8日开集,全年共有集市108个。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传承百年的“丁三代”饸饹面,也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各类日用品。73岁的丁学义是“丁三代”饸饹面馆的“掌门人”,经营这家店面30年之久,传承着一碗好面的味道。每到崇兴大集开集的日子,“丁三代”饸饹面馆总是座无虚席。
文化活动:民俗文化的展示平台
崇兴大集不仅是商贸场所,更是当地文化的展示平台。每年都会举办桑葚文化大集、宁夏小曲演出等特色活动。在桑葚文化大集中,游客不仅可以品尝新鲜桑葚,还可以观看歌舞、小品等文艺演出,参与乡村振兴宣讲等活动。
2024年8月12日,“曲艺流光·银川印象”银川市2024年第四届宁夏小曲赶大集活动走进灵武市崇兴镇崇兴大集,为前来赶集的群众带来一场精彩的“宁夏小曲”演出。演出现场,《我的家乡好宁夏》《非遗传承在我家》《四朵金花夸宁夏》等宁夏小曲、花儿、秦腔、木偶戏等节目精彩纷呈,赢得现场观众掌声连连。
创新发展:智慧化转型焕发新生
近年来,崇兴大集持续进行提标改造,建设交易大棚21座,总面积达到7200平方米。市场引入智慧化管理模式,建立起“市场管理、行政监督、商户自律、群众监督”四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
2023年实施的提标改造工程,对市场南片区集装箱区域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新建集装箱72座,对市场内部吊顶、地砖、消防、照明灯等重新改造升级。换装后的大集除了满足农产品交易流通等功能外,还通过调整经营主体布局,增设了观光台和休闲区域。
乡村振兴的“崇兴样本”
崇兴大集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更在于其对乡村振兴的示范意义。通过“党建引领+文化赋能+产业振兴”的模式,崇兴大集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展现银川特色、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
从土城堡到现代化农贸市场,从传统小吃到智慧化管理,崇兴大集用百年传承展现了中国乡村集市的变迁史,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