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湖泊:百湖清水润豫章
南昌湖泊:百湖清水润豫章
南昌,因水而荣,缘水而兴,江河湖泊的交织演变构成了南昌城市文明的发展史。南昌水系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超过22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近30%,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
一城清水,让城市生机勃勃、充满灵气,让诗画美景照进现实,也给老百姓带来了满满“家门口的幸福”。即日起,南昌日报推出“江湖水草”诗画南昌系列报道,带您走进南昌的江河、湖泊与湿地,让您了解南昌如何通过护水治水兴水,推动城市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南昌,傍水而居,自古就有“三湖九津通赣鄱”的美称,境内前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等湖泊星罗棋布,“城在湖中、湖在城里”,美丽的滨水风光与城市相交融,一城清水,绘就了人水和谐的诗画南昌。
近年来,通过保护和治理,南昌河湖环境持续向好,水质不断提高,水生态不断丰富,“一江十河串百湖”的城市生态轮廓更加灵动。
治湖:水清岸绿焕新景
7月23日清晨,漫步位于瑞金路的前湖大坝,几只白鹭贴着前湖水面翩翩掠过,宛如灵动的精灵。
野生鸟类对于栖息地的水质要求很高。白鹭身影的出现,无疑是对前湖水环境改善的最好肯定。
据介绍,前湖水域面积约2490亩,前湖上游主要有两条支流水系,分别为九龙湖片区的华南城水系和云溪水系;前湖下游为红角洲水渠。此前,由于前湖水系及周边区域的开发和人口增加,部分生活污水和施工黄泥浆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前湖水系,对前湖水体水质造成影响。
2022年,南昌市成立前湖水系治理工作专班,开展前湖水系整治,通过控源截污、雨污分流、边坡覆绿、生态修复、水体活化、工地管控等措施,对整个水系进行治理,让前湖水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润溪村罗家自然村村民胡顺根告诉记者,如今,前湖水库湖水清澈,空气清新,岸边绿意盎然,成了大家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沿着前湖水系踱步,记者注意到,沿线两岸铺设了护坡石,打下了沙木桩,栽种了矮苦草、萍逢草等水生植物及沉水植物,不但美化了环境,还有助于改善水体。
将目光投向不远处,湖面打捞船上,红谷滩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水维保大队工作人员胡菊根正用捞网打捞湖面漂浮物。他告诉记者,每天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他和同事都要沿着岸线巡查并清理湖面漂浮物和岸线垃圾,保障湖面环境卫生状况。
“红谷滩区每天从赣江引入约17万立方米的活水补充前湖,同时,在前湖边缘弯角安装了10台活水泵,对水流较慢区域进行活化,在上游云溪水系入湖口设置了过滤水坝,进一步改善水质。”红谷滩区城市水环境治理攻坚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汪家告诉记者。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通过专项整治,前湖水系水质从过去的劣Ⅴ类、Ⅴ类水质提升至Ⅳ类,总体水质显著提升、水环境明显改善、水生态持续向好,老百姓心里也更踏实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护湖:人水和谐润民生
青山湖是南昌老城区最大的内湖,水域面积4700亩,湖岸曲折迂回,湖面碧波浩渺,景色秀丽,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老城区。
来到青山湖畔,湖边绿道游人如织,环着波光粼粼的青山湖,市民们有的身着运动装备戴着蓝牙耳机享受慢跑,有的和家人推着婴儿车晒着太阳散步,有的三五结伴边走边聊、有说有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祥和。
“青山湖越来越美了,我们住在湖边的居民,幸福感越来越强。”家住香溢花城小区的市民萧思颖笑着说。
湖滨秀色惹人眼,这背后是我市对青山湖水环境持之以恒的治理与保护。
“青山湖是一个不规则的形状,在弯角处水体不流动易聚集漂浮物和垃圾,湖底底泥泛起、大量灰尘附着也使得水面看上去更加污浊。”南昌市公园事务中心湖泊管理科科长蒋中伏介绍,“我们安排了12名保洁人员每天至少进行2次打捞清障,确保湖面干净整洁。同时,我们根据青山湖的水体情况,引五干渠活水进入青山湖,进一步改善青山湖水质。”
“青山湖湖岸线全长约11公里,我们每天都要全覆盖巡几遍,中心在湖体弯角处、相思林公园等地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工作人员在手机APP上可以随时关注湖面情况。”青山湖湖泊管理所所长黄春根告诉记者。
水净流清,护湖成效明显。从空中俯瞰,碧绿澄澈的青山湖被相思林公园、燕鸣岛公园、湖滨公园、体育公园等公园群簇拥着,水在城中,人在水中,诗情画意的靓丽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湿地多了,生态更好了,不用出南昌城区就能拍到很多鸟类大片。”在象湖湿地公园,捕捉到理想镜头的摄影师方明高兴地说。
记者看到,湖中的水生植物生机勃勃,白鹭蹁跹,游园市民踏着生态驳岸,与湖中清水亲密接触。依托象湖,南昌打造了以“环湖一条路、湖中两条堤、湖心一座岛、东线六片林、北线七处景、东北一广场、西南一组古建群”为格局的象湖湿地公园,近年来,我市对象湖区域开展了水系连通活化和水生态环境治理,使象湖湿地公园成为了城市中宜居宜游的绿色明珠。
南昌市象湖风景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邹明介绍,为打造“水清、岸秀、景美”的象湖景区环境,南昌市象湖风景区管理处在2022年、2024年分两次投放了共计13.6万斤的白鲢、花鲢等鱼苗,充分发挥水产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功能,达到“以鱼养水、以鱼净水、以鱼护水”的效果。
“景区还引入了赣抚平原活水,通过提高景区水体的活化度,大大提升了景区水质。同时,我处还对景区南局部水流动性差的水体采取了引流贯通方式,通过局部加强水流动性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水体的活化度,达到了净化水质的效果。”邹明说。
近年来,南昌市大力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通过兴建改建水闸、疏浚河道、水底清淤等,修建连通河段,疏通从赣江、赣抚平原入城区内湖的水系,并根据河湖水质、水位变化,科学调配水流量,提高河湖水体流动性,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赏湖:滨水空间更宜人
美丽独特的滨水岸线是南昌的一道靓丽风景,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近年来,南昌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拓展滨水空间,打造与自然交融的“亲水岸线”。
最近,一处滨水新空间——艾溪湖嘻街“火出圈”了。打开小红书,和“艾溪湖嘻街”相关的笔记足足有300多篇,许多市民纷纷来到艾溪湖畔拍照赏景。
走进艾溪湖嘻街,仿佛置身花海,一簇簇五彩缤纷的鲜花让人目不暇接,湖畔的装配式建筑与自然把握了合适的距离,保护环境的同时让人更亲近自然。
“捧一杯咖啡,在艾溪湖畔‘citywalk’实在是太舒适了,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让人很放松。”江西师范大学的贺梓馨告诉记者。
不仅是城市颜值不断提升,日趋向好的水生态也为候鸟等可爱的生灵们提供了一方栖息乐土。“目前,艾溪湖湿地公园内生活着上百种鸟类,数量万余只,它们这里驻足、觅食、休憩,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生态景观。”艾溪湖湿地公园候鸟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以湖为媒,我市打造了艾溪湖湿地公园、瑶湖郊野森林公园、九龙湖公园、象湖湿地公园、鱼尾洲湿地公园等亲水城市公共空间,丰富了城市人文和自然底蕴,鸟唱水吟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生态新景象。
在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记者看到游人沿着湖堤悠然漫步,这里远离闹市的喧嚣,湖清岸绿,碧波如镜,一步一景,廊桥相连,宛如一幅水墨画,江南水乡的曲水流觞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今天来了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才感觉来到了‘真江南’,梅湖的水让人内心感到宁静,建筑尽显江南园林之美,来到这里仿佛在进行一场‘古今对话’。”市民林砚秋说。
在景区内,八大山人纪念馆、程允贤雕塑艺术馆、恒茂美术馆、华南博物馆、圣坛非物质文化馆、个山园、樱花园、华夏艺术第一廊等在内的“七馆、两园、一廊”各具特色,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游览体验。沿着梅湖向西而行,白墙黛瓦的墨香街映入眼帘,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于闹市中、梅湖畔独取一隅静谧,一处处人文景观串点成线,使得梅湖的文化内涵进一步释放。
一湖清水,给城市带来了灵气,给市民带来了幸福,这是南昌治理水环境,展现水生态文明的一个印记,围绕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南昌将持续推动水环境治理,加快建设幸福河湖,推进沿江滨湖城镇近水亲水设施建设,构建人水和谐共生的滨水空间,切实把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城市水环境改善提升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