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復活」逝去親友 AI修復助生者圓夢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42: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復活」逝去親友 AI修復助生者圓夢

(大公報記者 盧冶、林凱、連愍鈺)「家裏過的還好嗎?」「你們好不好?」一張照片,幾段音頻,借助日漸成熟的AI技術,人們有機會收到來自逝去親人「遠方送來的問候」。當AI「復活」逝者收穫兩極化的評價,來自安徽舒城的「AI修復師」、「90後」王瑞卻毫不諱言,清明將至,自己最近用AI幫生者「圓夢」的訂單只增不減,每天有超過100人諮詢相關業務。「很多人說這是賺逝者的錢,但是我不這麼認為,我反而是太思念外婆才走上這條道路,從而幫助更多人,這是一個積德的事情。」王瑞說,「我不認為這是一種重逢,相反,這是在告別和放下。」

「我是2021年開始從事AI『復活』親人的。」出生於1992年的王瑞在13歲那年永遠失去了外婆,而童年每一個幸福時刻都與外婆有關,「小時候我們家裏窮,每次暑假去外婆家的時候她總是心疼我,把她認為最好吃的、最好玩的東西給我。然而就是慈愛的外婆在60歲出頭就離開了我們。」雖二十年過去,王瑞每每談起仍忍不住嘆氣:「外婆走的很突然,我們總是覺得留有遺憾。」

「幾個微小動作 我和媽媽都哭了」

對於有過老照片修復工作經驗的王瑞而言,用AI讓外婆「動」起來並不難,經過簡單處理的照片便可以眨眼、微笑和左右擺頭,如果有保存逝者生前的聲音,還可以讓AI語音與親人對話。「在『復活』外婆後,我把做好的成品拿給媽媽看,媽媽很感動,我和媽媽都哭了。雖然只是幾個微小的動作,給人的觸動卻很大很大。」

有了成功經驗,王瑞開始用AI技術為身邊更多人「圓夢」,漸漸也做起生意。「其實想看親人『復活』的人很多,尤其是那些留下過相關遺憾的人。」王瑞介紹,清明節前後,工作量非常大,互聯網和AI技術的發展,也開創了雲祭祀、AI復活等等全新的、有創意的緬懷方式,每天一亮就開始工作,一直到凌晨,每天有超過100人諮詢,能達成合作的佔到近一半。

如今,網上對AI「復活」親人也有非常多質疑。「我曾想過放棄,每天接觸各種人的遺憾,我也為很多陌生人流過眼淚,但是大家給我的反饋給我很多力量。」王瑞表示,自己也不贊成用AI「復活」已逝的公眾人物,因為這屬於消費死者。「但對於那些思念親人的人,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王瑞說,客戶們會要求親人的配音「一定要叫自己一聲小名」,往往也會告訴已逝親人自己過的很好。「我不認為這是一種重逢,相反我覺得這是在告別和放下。我們這一行沒有回頭客,大部分人看完、哭完就告訴我,『謝謝,現在我要把你和視頻都刪掉了』」。

AI紀念館 解鎖數字陪伴

AI「復活」親人形式多樣,來畫科技所生產的AI相框是目前市場上最為高級的「復活」產品之一。致力於AI研發的來畫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白宇介紹,AI相框用一張靜態照片即可生成動起來的高清視頻,結合AI語音「數字人對話」技術,更可以與AI相框中的數字人實時互動。

「AI『復活』親人可以帶來更多的正面效應,比如對殯葬行業的變革。一座20多平方米的數字安葬廳,就可以設置150餘個墓位。坪效的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土地成本以及費用支出。」白宇說,在來畫平台生成的照片數字人以及通過特定語料訓練的個性化小模型支持接入殯儀館的數字生命紀念館。用戶通過鏈接進入逝者的紀念館實現智能交互,實現數字陪伴的需求場景。

幾秒動態視頻 給生者許多慰藉

「能來找我做這個東西(AI『復活』)的,一般內心都非常煎熬,情緒沒有出口。照片背後的情感需求太強烈了。」從業三年,在「接單」過程中,王瑞往往會跟對方聊上幾句。「有一個年輕媽媽,孩子8個月就去世了,她想看看孩子長大了什麼樣,我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幫她。」

王瑞提到,出乎他意料的是,三年來有很多海外華人找他諮詢業務。令他印象很深的是一個定居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婦女。她找到王瑞,說自己沒能見父親最後一面,一直以來都是她的心病。「後來她就找我做了一個(視頻),看完之後哭了一個多小時。」

王瑞說,有一位內地的女孩想用AI生成她爺爺的照片,因為「自己從沒見過她爺爺,甚至連爸爸對爺爺的印象也非常模糊。」原來,爺爺在她爸爸很小的時候參軍,輾轉到台灣就失聯了。「像這一類的例子還有許多,我能夠感受到,許多人與親人之間有着難以跨越的時間、空間的阻隔,而他們的願望和遺憾比我還要多的多,往往幾秒的動態視頻就能給他們許多的慰藉。」

數字化告別儀式 緬懷更富溫情

歲歲清明思故人,又逢清明時節。AI技術的發展為緬懷逝者提供了新的方式。在浙江杭州,安賢園的「無境」數智生命體驗空間提供了一個區別於傳統模式的治喪選擇。據了解,擁有200餘平方米展廳的「無境」數智生命體驗空間目前配置了多項沉浸式數字技術、全息環繞寬幕、終端可視化交互、AI智能管家等科技手段,集個性化告別儀式、AI人工智能、療癒祈福、紀念日追思等一系列服務功能於一體,其中,AI管家「小無」還能與用戶進行實時交流。目前,該空間是浙江省內第一家投入使用、交互設備最先進的緬懷場所。

「傳統的告別儀式都是程式化的流水線操作,但有了數智生命體驗空間,我們就可以做定製化的服務,比如根據家屬的需求,植入與逝者相關的照片、影像、聲音等素材,讓緬懷更富溫情。」安賢陵園副總經理單璐介紹,「現在提倡移風易俗和節地生態環保,我們想借助科技手段,通過現在最新的技術,為家屬提供更全面的服務。」杭州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AI技術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補與逝去親人之間的遺憾,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珍惜眼前人。」

技術門檻低 「復活」水平參差

內地某二手平台上架了大量與AI「復活」相關的虛擬商品。

隨着技術門檻和成本不斷降低,記者了解到,AI「復活」的難度遠低於想像,甚至可以「自學成才」。作為從業者的王瑞觀察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並從事AI「復活」相關的工作,因為「這算是一個比較好的副業,淡季的時候每月能有約10000元人民幣的收入,像清明節這樣的節點賺得會更多。」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AI復活」產品,根據成本高低、技術難度可分為三檔。最低一檔單次成本甚至可以壓縮到10元以內。第二檔可以給真人模特換上逝者的形象和聲音,進行語音或視頻等互動。成本在千元左右。第三檔則是比較昂貴的數字人「復活」,效果最好。

市場需求增大帶來的是行業內部的良莠不齊。「我在網上拍了一個產品,AI『復活』加上語音一共花了120元,本想與去世的奶奶見一面,但是做出來的效果十分詭異,不僅沒收穫感動,還將奶奶的形象醜化了,簡直氣死了。」網友「安然姐」與記者分享「被騙」經歷。

對此,王瑞也提醒:「如今AI『復活』賽道已經擠滿入局者,行業標準不統一,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在購買服務的時候還得仔細甄別,也要注意不法商家將視頻私下留作他用。」

(來源:大公報A14:內地 2024/04/04)

編輯:莫一傲

關鍵詞:AI修復AI復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