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工程大学短期培训课程聚焦新质战斗力建设
空军工程大学短期培训课程聚焦新质战斗力建设
空军工程大学近期举办的短期培训课程聚焦新质战斗力建设,针对新兴领域和战训急需的重大课题,设置了不同的专业和层次。通过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打仗型军事人才,提升学员在未来战场上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举措体现了学校紧跟人才培养需求新变化,积极推动新质战斗力人才培养的决心。
什么是新质战斗力?
新质战斗力是由创新主导,摆脱传统战斗力提升方式、战斗力生成路径,由武器装备革命性突破、战斗力要素创新性配置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发展而催生,是人、武器装备、人和武器装备结合方式等战斗力构成要素发生改变所产生的新型战斗力。首先,科技创新是新质战斗力建设的关键驱动。纵观世界军事发展史,从青铜冶炼、铁器铸造到火药、火器制造等技术的诞生,从内燃机、电力等技术到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再到人工智能、无人自主等技术的出现,科学技术新旧转化推动战斗力发展演进、新质取代旧质。其次,无人化智能化是新质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明显,正在改变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方式,颠覆传统作战理论和作战样式,赋能战斗力建设向无人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是新质战斗力建设重要载体。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承载着新质战斗力的建设需求、能力要求和技术革新等,包括相关军事理论、编制体制、武器装备、人才建设和综合保障等多个方面,是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极。
空军工程大学的优势
空军工程大学作为中国空军的最高学府,拥有多个与新质战斗力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例如,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涉及飞机与发动机工作原理、结构强度及使用保障技术;航空通信技术专业专注于航空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微波技术与天线专业则深入研究传输线理论、微波元件以及天线设计等内容。这些专业为学员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模拟训练和实操演练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
短期培训课程采用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研讨式学习等,旨在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质战斗力建设的相关知识。此外,学校还邀请了多位军事专家和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战经验。
培养打仗型军事人才
此次短期培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未来战场需求的打仗型军事人才。学员在完成培训后,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能够在相关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做出正确决策。
空军工程大学此次举办的短期培训课程,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新质战斗力建设方面的决心和实力。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校为学员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员在未来战场上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为推动新质战斗力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