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应急科普中心教你正确处理鼻出血
江门市应急科普中心教你正确处理鼻出血
“啊,我的鼻子又出血了!”
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曾说过。鼻出血,这个看似平常的“小问题”,却常常让人手忙脚乱。最近,江门市安全应急科普体验中心举办了一场关于应急救护的公益课程,其中特别强调了鼻出血的正确处理方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科学应对这个常见的健康问题。
鼻出血,到底是什么原因?
鼻出血,也叫鼻衄,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局部原因主要包括:
- 外伤:比如挖鼻、擤鼻、鼻饲等引起的机械性损伤
- 炎症:如急性鼻炎、鼻窦炎等
- 鼻中隔疾病:如鼻中隔偏曲、穿孔等
- 肿瘤:良性或恶性肿瘤都可能导致出血
全身原因则包括:
- 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 高血压、动脉硬化
- 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E、K、B2、P
- 中毒:如汞、磷、砷、苯中毒
- 遗传因素: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遇到鼻出血,怎么办?
当鼻出血发生时,很多人会慌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其实,正确的处理方法并不复杂,关键是要保持冷静。
保持镇静:紧张会使血压升高,反而加重出血。所以,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调整姿势:身体坐直,头部稍微向前倾。千万不要仰头,因为这样会让血液流入喉咙,引起呛咳或呕吐。
局部压迫止血:
- 捏鼻法:用食指和拇指捏紧鼻翼两侧,向后上方用力按压约5-10分钟。这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适用于出血量较少的情况。
- 鼻腔填塞法:如果出血量较大,可以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蘸取少量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素、肾上腺素等),轻轻塞入出血侧鼻腔。填塞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保持压迫5-10分钟。
局部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鼻根部或额头,可促使鼻腔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冷敷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可重复进行。
这些错误方法,千万别再用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采用一些“土方法”来止血,但这些方法往往弊大于利。
仰头止血: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做法。仰头时,血液会流入咽部,虽然鼻子看不见血流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血止住了。血液积存在咽部,反而容易导致呛咳,甚至有窒息的风险。
鼻孔塞纸团:虽然填塞纸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止血,但未经消毒的纸巾容易造成感染。而且,干燥的纸巾会加剧鼻腔干燥,可能导致再次出血。
抬高对侧手臂:有人认为举起对侧手臂可以止血,因为“一侧大脑控制对侧身体”。但实际上,鼻腔黏膜的血管收缩受交感神经支配,而上肢的动作受手臂丛神经控制,两者属于不同的神经系统,所以这种方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用凉水拍脑门:这种方法同样没有科学依据。拍凉水虽然可能通过降温使血管收缩,但脑门与鼻腔并没有直接联系,效果并不理想。
特殊情况,及时就医!
虽然大多数鼻出血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止住,但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出血量大,持续时间长
- 伴有头晕、出冷汗、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
- 经常性、反复性鼻出血
- 有高血压、血液病等基础疾病
在医院,医生可能会采取更专业的止血方法,如鼻腔填塞、电凝止血,甚至血管结扎。对于大量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鼻窦CT等检查,以确定出血原因。
鼻出血虽然常见,但正确的处理方法却不是人人都知道。通过这次江门市安全应急科普体验中心的公益课程,希望大家都能掌握科学的处理方法,遇到鼻出血时不再慌乱。同时,也提醒大家,平时要注意保持鼻腔湿润,避免过度用力擤鼻,预防鼻出血的发生。如果经常出现鼻出血,一定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