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精神:军人坚守的秘密
强军精神:军人坚守的秘密
从雪域高原到南海岛礁:军人的坚守
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一位年轻的边防战士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站岗。他的脸被冻得通红,手指已经失去知觉,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在他身后,是祖国的领土;在他心中,是军人的使命。
这一幕,每天都在中国辽阔的边疆上演。从雪域高原到南海岛礁,从戈壁荒漠到东海前哨,无数军人用他们的坚守,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的坚守,源于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强军精神。
军人的心理密码:信念与责任
心理学研究表明,军人在面对极端环境和生死考验时,能够保持坚定和勇敢,源于他们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信念体系。
新兵入伍初期,往往会经历失落、畏惧、孤独等心理反应。但随着训练的深入和教育的引导,他们逐渐建立起对军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转变,源于军人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钢铁的纪律是胜利保证。”这是第76集团军某旅官兵每天都能听到的《邱少云之歌》中的歌词。作为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这支部队通过传承先辈精神,培塑官兵的纪律意识。他们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帮助官兵理解“纪律重于生命”的内涵,让严守纪律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强军文化:精神的沃土
强军文化是培育军人精神的重要土壤。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的《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强军文化建设要以锻铸向心凝聚的政治忠诚、培塑敢打必胜的斗争品格、永葆服务人民的宗旨本色为重点。
在强军文化的滋养下,军人不仅具备了过硬的军事素质,更培养出一种独特的品格: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无论是抗洪救灾还是地震救援,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军人的身影。
信念体系:坚守的动力源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明确指出,军人肩负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这份法律文件,不仅保障了军人的权益,更为军人的信念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军人的信念体系,建立在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胜利的渴望之上。这种信念,让他们在面对艰难险阻时,能够挺身而出;在面对生死考验时,能够舍生忘死。
致敬最可爱的人
在这个和平年代,军人依然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我们的安宁与幸福。他们的坚守,让我们明白: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让我们向所有坚守岗位的军人致敬!你们的付出,祖国不会忘记;你们的荣耀,人民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