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氨氯地平:高血压患者的福音还是噩梦?
苯磺酸氨氯地平:高血压患者的福音还是噩梦?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物,虽然能有效控制高血压,但也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担忧。高血压患者在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时,应该如何权衡其利弊?是否有必要更换其他药物?
从一个真实的案例说起
62岁的李大爷患有高血压,医生给他开了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用药半个月后,血压就回到了正常区间。然而服药4个月后,李大爷感觉越来越不对:双腿无力,走路漂浮,并且记性越来越不好,反应能力也下降了。直到春节期间,李大爷因为站立不稳,在厕所里摔了一跤。这一摔,不仅起不来,还尿了一地,十分尴尬。送到医院才知道,李大爷是脑梗死。
原来在出事前一周,李大爷把医生开的氨氯地平吃完了,当时正值大年,他不想去医院,就匆匆跑到药店,自己买了氨氯地平。他看到氨氯地平有两种,一种便宜的,一种贵的,本着“便宜没好货”的想法,他买了贵的。不成想,就是这种贵的,最后给李大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健康威胁——他买错了药,更贵的那种,是苯磺酸左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常常与苯磺酸结合,全名叫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由氨氯地平的左旋体和右旋体共同组成的。氨氯地平的右旋体是引起脚踝水肿、面部潮红、头痛等不适症状的主要因素,而左旋体引起头痛、面部潮红、脚踝水肿等的不良反应要少些,因此更适用于不良反应较严重、不能耐受的患者。
右旋体没有任何降压作用,但成分具有增加体内一氧化氮的作用,因而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更好。所以,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会更适合。由于右旋体氨氯地平没有降压作用,所以2.5毫克的左氨氯地平跟5毫克的氨氯地平降压效果一样,也就是说,同样剂量的左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是氨氯地平的两倍。而李大爷误将左旋氨氯地平当成氨氯地平服用时,剂量没有减少,因此血压骤降,脑中的小动脉血流量减少,进而闭塞,引发脑梗。
常见副作用及应对方法
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副作用: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水肿: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以及足踝部的水肿,可能是与氨氯地平对血管的扩张作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心血管系统副作用:氨氯地平有可能导致比如心悸、心慌、心率减慢、低血压反应。因此建议在使用氨氯地平期间,注意对血压和心率的监测。
肝、肾功能异常:氨氯地平也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肝、肾功能的异常,因此应该注意对肝、肾功能的监测。
上述前两个方面比较容易出现在治疗初期,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逐渐得以缓解。总之对于多数患者而言,长期使用此药物,一般具有比较良好的耐受性。
原研药与仿制药之争
络活喜是由辉瑞公司开发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下称“氨氯地平片”)原研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推荐的首选降压药。
近日,关于原研药与仿制药的讨论屡屡冲上热搜。上海市政协委员、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称自己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络活喜,但换了国产药后“一粒血压降不下来,需要两粒”。
很多老百姓关心,他们目前服用的氨氯地平片是否也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降压效果。对此,第一财经记者向三甲医院多位心血管临床医生进行咨询后了解到,同样是5mg剂量的疗效,络活喜一般情况下服用一片就够了,但是国产仿制药确实经常发现一片吃下去血压还是降不下来,医生根据经验,就推荐患者服用两片。
“在集采前,我们发现国产的氨氯地平片效果并不比络活喜差,但现在进入集采后,我们发现需要服用两片的患者确实比以前多了不少。”一位专注于高血压研究的临床医生向第一财经记者坦言。另有多名专家都对这一说法表示认同。
但上述临床医生也承认,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高血压分1/2/3级,因此也很难建议一定是吃一粒或者两粒,还是要根据每个人实际用药效果进行动态调整。“因此也很难认定国产氨氯地平片的疗效存在普遍差异。”他说道。
用药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每天早上6:00-8:00和晚上18:00-20:00各1次,每次测量2-3次,每次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之后计算后两次血压平均值并记录该平均值。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每天摄入盐量5g以下、每周进行有氧运动3~5次、戒烟限酒等,以辅助降压治疗。
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应注意可能的相互作用,并咨询医生。
定期复诊:定期到医院复诊,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物,但其副作用不容忽视。患者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血压和肝肾功能,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副作用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