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港集团智慧港口2.0:黑科技大揭秘
辽港集团智慧港口2.0:黑科技大揭秘
近日,辽港集团发布的《辽宁港口集团智慧港口2.0白皮书》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作为东北首个由传统集装箱码头升级改造而成的自动化码头,“大窑湾·智慧港口2.0”项目不仅展现了最新的航运技术,更为智慧港口的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辽港方案”。
5G物联网:港口智能化的新引擎
在大连集装箱码头三区内,一辆辆自动驾驶的无人集卡行至岸桥下,自动对位。远程操控的吊装设备呼啸往返,将各色集装箱抓取、放置在无人集卡上。装载完成,无人集卡随即驶入迷宫般的堆场,将集装箱“交”给自动化轨道吊。
这一幕幕高效运作的背后,是5G物联网技术的强力支撑。辽港集团通过6900余个物联网终端设备,实现了码头的全面智能化。大连集装箱码头三区更是完成了5G网络覆盖,为港口智能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物流效率的革新
在物流领域,辽港集团积极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电子放货平台。这一平台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还增加了供应链的透明度。据统计,2023年上海港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总放货提单35.64万票,同比增长21%,合计约105.16万标准箱。这一数据虽然来自上海港,但充分展示了区块链技术在港口物流中的巨大潜力。
自动化改造:效率提升的关键
2022年12月,“大窑湾·智慧港口2.0”项目“智能操作、智慧运营、智链生态、智感环境”四大领域100个子模块测试全面通过。自此,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从传统集装箱码头转型为拥有四项“智脑”的智慧港。
自动化改造带来的效率提升显而易见。自动化轨道吊不再受一对一人工操作的限制,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在系统的智能算法下,到港的集装箱会被自动分配到堆场内最优位置,减少作业时在同一场桥下排队等候的时间。系统上线运营后,岸桥单机作业综合效率提升5%,单船作业效率提升9%,外来拖车在港时间缩短近20%。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
辽港集团的智慧港口建设不仅注重效率提升,更强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智能化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港口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同时,清洁能源的应用和新能源无人集卡车的运行,显著减少了港口的碳足迹。
在“双碳”战略的引领下,辽港集团构建了“一企一表”“一能一策”“一技一研”节能降碳管理模式。2024年,辽港集团“港口企业能源碳排一体化管理”和大连港油品码头公司“时空细分精益管控推动港口绿色节能降碳转型”两个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发布的“2024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实践案例”。
成果与展望
目前,辽港集团在大宗散货操作系统一体化(辽智通“BTOS”系统)、资产管理领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辽慧通“壹资产”管理系统)、IT运维一体化管理(辽慧通“易运维”系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港口运营效率,更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更优质的物流服务。
展望未来,辽港集团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核心,不断提升港口运营和服务水平,加强国内外合作,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