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梁平木版年画:非遗里的春节记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梁平木版年画:非遗里的春节记忆

引用
人民网
10
来源
1.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4/0208/c1008-40175766.html
2.
https://www.cq.gov.cn/zjcq/tcms/yhjp/202409/t20240913_13627863.html
3.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5309
4.
https://whlyw.cq.gov.cn/zwxx_221/wlyw/202412/t20241209_13872279.html
5.
http://www.news.cn/shuhua/20240220/2a9bac5fab3945bc995031a638a2f611/c.html
6.
https://www.cqlprm.cn/news-center/detail/5000036979?sourceType=1
7.
https://www.cnfyblh.com/exhibition/21.html
8.
http://www.cyjjw.net/pic/2024-12-16/91989.html
9.
https://m.voc.com.cn/xhn/news/202501/21677652.html
10.
https://www.xdplus.cn/newsDetail/104174

2006年,梁平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重庆市梁平区的一张文化名片。这种起源于明嘉靖年间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不仅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更在清代就已“驰名京省处”,远销东南亚,甚至在抗战时期被带到苏、美、法等国的博物馆。

01

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梁平木版年画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以门神、神话传说、戏曲故事和吉祥图案为主。其艺术特色鲜明,构图饱满简洁,人物造型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动静处理得当,充分体现了浓郁的巴渝文化特色。


梁平木版年画《单扬鞭》

最能体现梁平木版年画特色的是其独特的“开脸”技艺。与其他地方的年画不同,梁平木版年画中的人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在腮部涂上一笔椭圆形的桃红,这一技艺被称为“开脸”。这种技法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神,也成为了梁平木版年画最具辨识度的特征之一。

02

精湛复杂的制作工艺

一张梁平木版年画的诞生,需要经过数十道精细的工序。从最初的造纸开始,到最终成品的完成,整个过程包括雕版、蒸纸、托胶、刷泥、套印、开脸等3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梁平木版年画制作工艺

在制作过程中,色彩颜料需要用植物矿物熬制,以保证色彩的鲜艳持久;印纸则必须使用当地出产的白竹手工纸,这种纸张质地坚韧,吸水性好,能完美呈现年画的细节。雕版套印则需要一色一版,层层上色,一幅大尺寸的年画往往需要印制十几次颜色,耗时一个多月。

03

春节里的文化记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贴年画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梁平木版年画作为年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无论是驱邪纳福的主题,还是历史故事的描绘,每一幅年画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梁平木版年画《和气致祥》

2025年春节期间,梁平区推出“非遗贺新春·年画进万家”主题活动,通过启动仪式、年画联展、年画送祝福等形式,让这项传统艺术走进千家万户。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梁平城区还将开展非遗方阵巡游、文艺展演等多项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04

传承与创新并举

作为梁平木版年画的第六代传承人,徐家辉已经守护这门手艺40多年。他不仅在工作室里潜心创作,还积极走进校园传授技艺,培养了数百名学生。在他的努力下,梁平木版年画不仅得到了传承,更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徐家辉在指导学生制作年画

近年来,梁平区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将非遗编入教材、融入课堂,培养学生非遗爱好者万余名。同时,通过开发文创产品、举办展览展演等方式,让梁平木版年画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如今,这项古老的艺术不仅在传统节日中绽放光彩,更以创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梁平木版年画不仅是梁平人民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它正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