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推荐:扬州灌汤包
舌尖上的中国推荐:扬州灌汤包
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扬州灌汤包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国观众。作为江苏名点,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着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道美味背后的故事。
历史渊源
扬州灌汤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称灌浆馒头或灌汤包子。与开封灌汤包、武汉四季美汤包等其他地方的汤包相比,扬州灌汤包有其独特的历史传承。在扬州,灌汤包不仅是早点,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千年变迁。
独特的制作工艺
扬州灌汤包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面团的制作
选用优质面粉,用开水烫面,边倒边搅和,直到一半的面被烫过。然后将烫过的面与剩余的干面粉揉成面团,静置30分钟。这样的面团既保持了韧性,又不失柔软,是灌汤包皮薄的关键。
馅料的准备
选用上好的梅花肉,切成小丁后与葱花、姜末一起剁碎。加入两大勺酱油、两大勺料酒和半碗水,继续剁至肉馅富有弹性。再将虾仁剁成虾泥,与肉糜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切碎的猪皮冻,调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备用。
皮冻的熬制
猪皮冻是灌汤包汤汁的重要来源。选用新鲜猪皮,经过水煮、葱姜调味、花雕酒去腥等步骤,熬制3-4小时。熬好的皮冻需要放入冰箱冷冻成胶状,第二天才能与馅料混合。
包制与蒸制
将面团擀成薄薄的包子皮,包入适量馅料。包好的包子生坯放入蒸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继续蒸10分钟。蒸制时间的把控十分关键,过短则不熟,过长则会失去汤汁。
独特的风味与文化内涵
扬州灌汤包的特色在于“汤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馅次之,面皮次次之”。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鲜美的汤汁与嫩滑的肉馅完美融合。这种“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的体验,正是其魅力所在。
在扬州,灌汤包不仅是早点,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与扬州早茶文化紧密相连,成为当地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富春茶社、冶春茶社等老字号,品尝灌汤包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名店推荐
冶春茶社(御马头店):蟹黄汤包皮薄馅大,汤汁丰富,可先用吸管吸取浓郁汤汁,再品尝软糯外皮,体验层次分明的美味。
趣园茶社(长春路店):蟹黄汤包个大鲜美,一口咬下满口汤汁,搭配香醋更佳,是人气之选。
富春茶社:作为百年老店,其蟹黄汤包鲜美多汁,皮薄馅足,经典传承让人回味无穷。
扬州灌汤包,这道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口感,成为了扬州饮食文化的代表。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都能在这份美味中感受到扬州的慢生活节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