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痣癌变风险,浙大四院专家教你识别
脚底痣癌变风险,浙大四院专家教你识别
“医生,我脚底的痣最近好像变大了,有点担心。”35岁的张先生在浙大四院皮肤科就诊时,指着自己脚底的一颗痣,满脸忧虑。皮肤科朱铖垚副主任医师仔细检查后发现,这颗痣不仅体积增大,边缘也变得模糊不清,颜色深浅不一,符合恶性黑色素瘤的特征。经过皮肤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最终确诊为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一种特殊类型的皮肤癌。
脚底痣为何更危险?
脚底痣由于其特殊位置,确实比其他部位的痣更容易发生癌变。原因主要有两点:
持续摩擦和压力:脚底是人体承重部位,长期受到鞋袜的摩擦和身体重量的压力,这些物理刺激可能诱发痣的恶变。
容易被忽视:脚底部位不易观察,很多人都是在出现明显症状后才偶然发现,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识别异常变化?
皮肤科专家推荐使用ABCDE指南来识别痣的异常变化:
- A(Asymmetry)不对称:一半与另一半不对称
- B(Border)边界:边缘不规则、有凹口或缺口
- C(Color)颜色:颜色不均匀,出现多种颜色
- D(Diameter)直径:直径大于6毫米(约铅笔橡皮大小)
- E(Evolving)变化:大小、形状、颜色或厚度发生变化
除了上述特征,如果痣出现瘙痒、疼痛、出血或发炎等症状,也应立即就医。
日常预防和检查建议
定期自我检查:每个月进行一次全身皮肤检查,重点检查脚底、指甲等部位。可以借助镜子或请家人帮忙观察。
避免长时间摩擦:选择合适的鞋子,减少对脚底痣的摩擦。如果发现鞋子摩擦明显,应及时更换。
防晒很重要:虽然脚底通常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但全身性的紫外线暴露会增加皮肤癌风险。户外活动时,记得涂抹防晒霜,戴帽子和太阳镜。
及时就医:如果发现可疑变化,不要拖延,尽快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可能会建议做皮肤镜检查或活组织检查(活检)。
专家观点:脚底痣需重视,但不必恐慌
浙大四院皮肤科朱铖垚副主任医师表示:“脚底痣确实需要特别关注,但也不必过度恐慌。大多数痣都是良性的,只有极少数会发生恶变。关键是要提高警惕,学会自我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据统计,中国平均每年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发病人数约为1.6万人,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苏州,2022年皮肤癌发病率已位居肿瘤发病顺位第25位,形势不容乐观。
结语
脚底痣的癌变风险虽然存在,但通过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记住ABCDE指南,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让我们一起守护皮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