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20分钟理论”:户外活动的心理解压神器
“公园20分钟理论”:户外活动的心理解压神器
“公园20分钟理论”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这个听起来有点玄乎的理论,竟然真的有科学依据!
什么是“公园20分钟理论”?
这个理论最初发表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研究表明:即使不做任何运动,在公园里待上20分钟,也能让人感觉更好。换句话说,哪怕你只是在公园里散散步、发发呆,效果依然显著。
为什么20分钟就能见效?
降低压力激素:自然环境能显著降低人体内的皮质醇水平,这是一种与压力密切相关的激素。当你在公园里漫步时,身体会不知不觉地放松下来。
恢复注意力:根据心理学家Kaplan夫妇的注意力恢复理论,公园提供了远离日常生活、具有延展性的空间。在这里,你可以摆脱城市喧嚣,让大脑得到真正的休息。
感官刺激:公园里的绿色植物、鸟鸣声、微风拂面等自然元素,能给你的感官带来柔和的刺激。这些看似平常的体验,其实都在帮你恢复精力。
社交互动:公园还是一个天然的社交场所。在这里,你可能会遇到遛狗的邻居,或者加入一支临时的舞蹈队。这些偶然的社交互动,也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
如何利用这个理论?
其实很简单!你不需要特意去什么著名的公园,家附近的小公园、绿地,甚至小区里的小花园都行。关键是要让自己置身于自然环境中,让身心得到放松。
其他低成本减压方法
除了去公园,还有一些简单易行的减压方法:
看天:每天花几分钟抬头看看天空,云朵的变幻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感。
抱树:听起来有点奇怪,但确实有人通过拥抱大树来感受自然的气息,释放压力。
微度假:不需要特意安排长途旅行,就在城市里找一个不同的环境,做一些平时不常做的事情。
专家建议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邓英太指出,当人处于高压环境时,踏入公园意味着暂时远离了应激源,使得紧绷的神经得到片刻的休憩与放松。此外,大自然的各种信息通过刺激人的感官,提供了一种自然的疗愈方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所以,下次当你感到压力山大时,不妨试试这个简单的方法。也许只需要20分钟,你就能重新充满电,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