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明世宗“大礼议”:一场改变明朝政局的礼制之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明世宗“大礼议”:一场改变明朝政局的礼制之争

引用
腾讯
8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22A03IC800
2.
https://www.gjrwls.com/jinghua/20240605/982943183962898432.html
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911259/
4.
https://news.ifeng.com/c/7rrLAJZQMTE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15A04DZA00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5%8E%9A%E7%86%9C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4%B8%96%E5%AE%97
8.
https://www.th1w.com/w_Article.asp?/25729.html

明武宗朱厚照英年早逝,因其无子,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其堂弟、兴献王次子朱厚熜被拥立为帝,是为明世宗。然而,这位14岁少年皇帝的登基之路,却因一场持续三年半的礼制之争——“大礼议”——而波折重重。

01

皇位之争:一场意外的继位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在北伐途中病逝,年仅31岁。由于他没有子嗣,内阁首辅杨廷和依据《皇明祖训》,提议由武宗的堂弟、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此时的朱厚熜年仅14岁,正在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的封地。按照明朝的宗法制度,朱厚熜属于“小宗”,需要入继“大宗”,即以“侄子”的身份继承伯父明孝宗的皇位。

02

“继统不继嗣”:礼制之争的核心

然而,年轻的朱厚熜并不愿意接受这种安排。在他看来,自己是兴献王的合法继承人,理应以儿子的身份继承父亲的爵位。因此,当礼部官员提出让他尊伯父明孝宗为皇考,称生父朱祐杬为皇叔父时,朱厚熜断然拒绝。他坚持“继统不继嗣”的原则,要求追尊生父为皇帝。

这一主张立即引发了朝堂上的激烈争议。以杨廷和为首的朝臣认为,如果承认朱祐杬为皇帝,就会出现两个皇帝的尴尬局面,这在法理上是不能成立的。他们坚持传统的宗法制度,要求朱厚熜必须以“小宗”身份入继“大宗”,尊明孝宗为皇考。

03

左顺门案:权力的较量

面对朝臣的反对,朱厚熜展现出了罕见的强硬态度。他先是威胁要放弃皇位,返回湖北。见此情形,杨廷和等人不得不暂时妥协,允许朱厚熜即位。但朱厚熜并未就此罢休。嘉靖三年(1524年),他再次推动追尊生父为帝,这引发了朝臣的强烈反对。

同年七月,以杨慎为首的二百多位朝臣在左顺门集体跪谏,希望皇帝改变主意。朱厚熜对此反应激烈,他命锦衣卫逮捕了八名大臣,并对其他反对者施以杖责。在此次事件中,共有134名官员受到杖责,其中16人因此丧命。这场被称为“左顺门案”的事件,标志着朱厚熜在“大礼议”之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04

最终结局:皇权的胜利

经过三年半的激烈斗争,朱厚熜最终如愿以偿。嘉靖十七年(1538年),他正式追尊生父朱祐杬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文献皇帝”,并将睿宗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同时,他称明孝宗为“皇伯考”,成功地将自己定位为朱祐杬的直系继承人。

05

历史影响:制度变革与权力重构

“大礼议”事件不仅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场重大礼制争议,更是一次深刻的权力重构。通过这场斗争,朱厚熜成功地削弱了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势力,加强了皇权。同时,这次事件也改变了明朝的宗庙祭祀制度,开创了“祧庙”制度的先例,即当太庙中的神主牌位超过七代时,需要将最远的祖先牌位移出正殿,供奉到偏殿。

然而,“大礼议”也暴露了朱厚熜专断的性格。在他统治后期,这种性格特征进一步显现,导致他沉迷道教、怠于政事,最终使得明朝国势逐渐衰退。这场始于礼制之争的政治博弈,不仅改变了嘉靖朝的政治格局,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皇权与礼制的冲突,往往伴随着权力的重构与制度的变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