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病虫害防治秘籍,让你的果园不再愁!
山茱萸病虫害防治秘籍,让你的果园不再愁!
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又名山萸肉、枣皮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山茱萸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然而,在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影响山茱萸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重点介绍山茱萸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帮助种植户科学管理,确保丰收。
主要病虫害及危害特点
炭疽病
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病害,主要侵害山茱萸的果实。感染初期,果实表面会出现黑色坏疽,随着病情发展,整个果实会腐烂变黑。严重时,不仅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还会导致树体发育受损。蛀果蛾
蛀果蛾又名石枣虫,是山茱萸产区的主要害虫,尤其在秦巴山区危害严重,受害果率可达30%40%,严重时高达70%以上。蛀果蛾以幼虫蛀食果实为主,一个果实通常只有一条幼虫,严重时可连续为害23个果。其他害虫
红蜘蛛、蚜虫、蚧壳虫等也是山茱萸常见的害虫。红蜘蛛寄生在叶片下表面,吸取汁液导致叶片变黄干枯;蚜虫聚集在嫩叶和花蕾上,影响新梢生长和花芽形成;蚧壳虫则分泌蜡质物质,导致叶片和果实变黑。
综合防治措施
土壤处理
在7月底或8月上旬,即越冬幼虫出土前夕,使用4%D~M粉剂(敌马粉)处理土壤,每株树撒施20克,施后立即浅覆,将药粉翻入土内,可有效毒杀越冬幼虫和已化的蛹。树冠喷药
第一次喷药在8月上旬至8月中旬成虫羽化期,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20%杀灭菊酯3000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树冠喷洒,有效杀虫率可达98%以上。
第二次喷药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前后,此期成虫大量产卵直到幼虫孵化盛期,药剂种类和使用浓度同第一次。农业措施
- 翻树盘:冬季土壤封冻前耕翻树盘,将越冬茧翻到土壤表层冻晾而死或深翻到土壤深层而致死。
- 清除落果:9~10月份的落果大多数有蛀果蛾幼虫,应及时清除,可减少入土越冬的幼虫基数。
- 适时采收:果实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以减轻虫害损失,但应注意不能提前采收,以保证山茱萸肉质量。
田间管理要点
环境选择
山茱萸为暖温带阳性树种,抗寒性强,可耐短暂的-18℃低温。宜栽于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肥沃的沙壤土中。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是提高山茱萸抗病能力的关键。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则根据生长情况适时施用。同时要注意水分管理,避免积水。清园消毒
定期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保持园内清洁。冬季修剪后,全园喷洒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进行消毒。合理修剪
通过修剪改善树体结构,增强通风透光性,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结语
山茱萸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种植户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综合运用化学、物理和农业防治措施。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保证山茱萸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稳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