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州古城修复:文化兴市的新亮点
邢州古城修复:文化兴市的新亮点
“燕赵第一城”邢台正在焕发新生。作为一座拥有3500年建城史的古城,邢台自商朝以来就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邢台市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通过保护修复、设施更新、业态植入、文旅融合等多种方式,让这座千年古城重现昔日风采。
“小规模、渐进式”保护模式
在古城修复过程中,邢台市采取了“小规模、渐进式”的保护模式,注重保持古城的历史风貌和文化肌理。以古官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这条贯穿南北的古街道全长约两公里,是邢台古城的中轴线。在修复过程中,政府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沿街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同时对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让老街既保留历史韵味,又具备现代功能。
在羊市道历史文化街区,40余套明清时期的院落得到精心修缮。这里曾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皮毛集散地,如今通过保护性开发,重现了往日的繁华景象。漫步其中,灰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古建筑与现代商业业态和谐共生,让人仿佛穿越时空。
创新文旅项目点亮古城夜色
为了吸引年轻游客,邢台市在古城保护中融入了大量创新元素。清风楼府前街的光影秀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到夜晚,灯光与古建筑交相辉映,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大型实景剧《瓷都赋》以邢窑文化为背景,讲述唐太宗与窑工的传奇故事,让游客在观赏中感受邢台深厚的文化底蕴。
2024年国庆期间,邢台文旅集团推出的红色史诗剧《解放》更是掀起了一股观剧热潮。该剧以整条北大街为演绎空间,让观众在行走中感受剧情发展,7天内吸引了40万人次观看。同时,东由留码头的水上实景演出《七里长歌》、汉服走秀等活动,也为古城增添了时尚气息。
古城商业焕发新活力
古城修复不仅改善了城市面貌,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目前,南北长街已有160家商户入驻,涵盖餐饮、文创、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在南长街,传统小吃与现代咖啡店交错分布,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北长街则定位为时尚文创街区,吸引了不少年轻创业者。
90后创业者王许超夫妇在北长街开设的咖啡店就是古城新生的缩影。政府通过彩绘设计、政策扶持等方式,帮助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也为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居民与游客的共同家园
古城修复带来的变化,当地居民感受最为深刻。南长街的马强夫妇经营着一家油酥火烧店,生意越来越红火。房东郑大爷见证了街道从土路到青石板路的变迁,对现在的环境赞不绝口。
对于游客来说,邢台古城已成为体验燕赵文化的重要目的地。据统计,2024年以来,每逢节假日古城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游客们不仅被古城的历史魅力吸引,更被这里充满活力的现代气息所打动。
未来展望:打造文化新地标
根据《邢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邢州古城将被打造成为体验邢台文化的重要目的地。规划提出构建“一道双城六坊”的古城保护格局,加强山水特色历史古城保护,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邢台市文旅部门表示,未来将围绕“游太行泉城,逛邢州古街”主线,继续开发更多主题多样、特色鲜明的文旅项目,让邢州古城成为展现燕赵文化魅力的新地标。
邢州古城的修复,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城市更新,更是一次文化复兴。它展现了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让古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