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停车难题有解啦!机械车库上线
东莞停车难题有解啦!机械车库上线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困扰东莞市民的一大难题。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12.48万辆,而供应的机动车泊位仅有212.46万个,全市泊车比约为0.52,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破解这一难题,东莞市创新性地推出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管理办法,通过政策引导和多方参与,大力推动机械车库的建设。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题,更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政策创新:简化审批,鼓励建设
2024年,东莞市正式出台《东莞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办法》,为机械车库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该办法具有以下亮点:
简化审批流程:对于建设地上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或利用已建地下空间加装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且设施内部空间无人员活动的项目,原则上按照特种设备实行申报管理,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用地、施工许可等手续。
鼓励多元参与:鼓励单位和个人利用自有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待建土地、零散场地等场所,通过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安装和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同时,明确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明确部门职责:建立了市、镇街(园区)两级停车设施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交通运输、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多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实践成效:多点开花,成效显著
政策出台后,东莞市各地积极响应,一批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当地停车难题。
在黄江镇玉堂围社区,新建成的玉堂围市场立体停车楼新增了150个停车位,极大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停车需求。长安镇厦岗社区的海螺高层停车楼,占地面积5943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1190个车位,有效缓解社区周边幼儿园、公园、住宅区、工业园的停车压力。
除了新建停车设施,东莞还通过盘活现有资源来增加停车位。例如,各镇街(园区)错时开放共享了27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共7290个停车位。同时,东莞还盘活8个桥下空间建设停车场,新增桥下停车位1406个。这些举措,充分挖掘了城市空间的潜力,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停车选择。
未来展望:系统规划,持续发力
为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题,东莞市还注重从源头上加强规划和管理。《东莞市机动车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年)》提出,至2035年,全市各镇街(园区)基本车位需求为453万个,出行车位需求90.6万个,总停车泊位需求为543.6万个。近期(2023~2025年)拟新增机动车泊位约31.67万个,远期至2035年全市新增路外公共泊位供给为46.72万个,总供给规模达到约66.65万个。
同时,东莞还建立了市镇两级停车设施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工作;开展停车地方立法、“1+N”停车管理政策、共享停车指导意见等政策研究,为依法治理城市停车问题提供法治保障。
此外,东莞还结合“百千万工程”,推进村(社区)停车规范管理工作。2024年,全市培育了102个停车规范管理典型村(社区),通过打造示范路、示范项目等方式,提升停车管理水平。
东莞的实践证明,通过政策创新和多方参与,机械车库建设已成为破解城市停车难题的有效途径。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深入实施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东莞的停车难题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市民的出行体验也将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