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和肝炎:最新研究进展与防治指南
脂肪肝和肝炎:最新研究进展与防治指南
脂肪肝和肝炎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据统计,全球约有30%的成年人患有脂肪肝,而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更是高达8600万。这两种肝脏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还可能相互影响,增加肝脏负担。
脂肪肝:从流行病学到最新突破
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9年,我国NAFLD患病率激增了68.3%,2019年相关肝脏并发症患病率已达每1000人20.6人。更令人担忧的是,脂肪肝已悄然年轻化,儿童NAFLD患病率从2004-2010年的4.4%上升至2011-2020年的7.1%。
2024年6月,欧洲肝病学会(EASL)等机构发布了最新的脂肪肝临床实践指南,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这一变化强调了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的密切关系。新指南还推荐使用肝纤维化扫描(Fibroscan)来评估病情,并指出首个专门治疗脂肪肝的药物瑞司美替罗已面世,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肝炎:防控成效显著但仍需警惕
我国曾是HBV感染高流行区,1992年全人群HBsAg流行率高达9.75%。但通过大规模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这一数字已显著下降。2014年全国调查显示,1-29岁人群HBsAg流行率大幅降低,其中1-4岁人群仅为0.32%,5-14岁为0.94%,15-29岁为4.38%。目前我国全人群HBsAg流行率约为5%-7%,但慢性HBV感染者数量仍高达8600万,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预防与治疗:双管齐下守护肝脏健康
脂肪肝的预防与治疗
最新研究显示,生活方式的调整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关键。2024年EASL指南建议,脂肪肝患者应通过饮食和运动减重,减重5%能减少肝脂肪,减重7-10%可以改善脂肪性肝炎,减重10%可以改善肝纤维化。饮食上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即以原型谷物为主,多吃蔬菜,少吃精制加工食品,避免含糖饮料。对于肌肉量不足的患者,建议采用高蛋白饮食。
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肝炎的预防主要依靠疫苗接种。我国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儿童HBV感染率显著下降。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目前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供选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结语:定期检查,及早发现
脂肪肝和肝炎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建议定期进行肝脏功能检查,特别是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肝脏健康。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饮酒,是预防肝脏疾病的关键。
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