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新型诈骗手段,教你火眼金睛识破骗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新型诈骗手段,教你火眼金睛识破骗局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113963
2.
http://gat.gxzf.gov.cn/jwzx/gayw/t18679800.shtml
3.
http://us.china-embassy.gov.cn/lsfw/lsxz/lstx/202410/t20241021_11511009.htm
4.
https://jiangsu.sina.cn/news/2025-01-16/detail-inefcrkh7506042.d.html
5.
https://www.sompo-cn.com/cn/NewsInfo.aspx?Id=11297
6.
https://wxb.xzdw.gov.cn/wlzl/202403/t20240301_446085.html
7.
https://china.bnpparibas.com/zh/anti-tele-fraud/
8.
https://www.guangde.gov.cn/OpennessContent/show/3437085.html
9.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792672
01

最新诈骗案例:警惕这些新型诈骗手段

2024年3月,广西贵港市发生一起特大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案。受害人李某在网上结识一名自称香港某公司高管的男子,被其以投资理财获取暴利为诱饵,诱导其在多个银行账号转账,共计被骗数百万元。这起案件中,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发布推广信息,制造"稳赚不赔"的假象,最终诱使受害者在虚假投资平台上转账。

无独有偶,2024年1月,南宁市发生一起涉案金额逾百万元的刷单返利诈骗案。受害人覃某收到陌生快递后,按照"客服"指示下载涉诈App参与刷单任务。在完成多笔刷单业务后,被对方以操作失误为由要求继续转账,最终被骗百万余元。

02

新型诈骗手段揭秘:技术升级,套路翻新

利用新技术实施诈骗

随着技术发展,诈骗分子也开始利用新技术实施诈骗。例如,FaceTime视频通话被用于冒充客服诈骗。2024年1月,泰州姜堰的李先生接到自称工商银行客服的诈骗电话,通过FaceTime视频远程指挥转账,幸亏民警及时劝阻,挽回了20万元损失。

借助社会热点和政策旗号

诈骗分子常常紧跟社会热点和政策动向,以此为幌子实施诈骗。例如,冒充政府机关诈骗案中,诈骗分子伪造政府文件,声称可以申请"扶贫基金",诱使受害者扫描二维码并提供个人信息。

利用人性弱点设计陷阱

许多新型诈骗都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比如私下换汇诈骗,诈骗分子利用受害者急需换汇的心理,以"转账额度已满"为由,诱使受害者接收诈骗赃款。结果不仅钱款被骗,受害者的账户还可能因涉及诈骗资金而被冻结。

03

如何防范新型诈骗?

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

无论是通过电话、短信还是网络社交工具接触到的信息,都要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当对方声称自己是"客服"、"公检法人员"或"政府工作人员"时,更要谨慎对待。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转账

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个人隐私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密码。对于要求转账的请求,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切勿轻易转账。

谨慎网络交友,远离虚假投资

网络交友需谨慎,不要轻信所谓"公司高管"、"理财大师"等虚假身份。投资理财要选择正规平台,不要轻易下载陌生App进行投资。

及时报警,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发现自己可能被骗,应立即报警,并向银行求助。同时,可以拨打中国银联客服热线95516寻求帮助。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承诺"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的投资都可能是诈骗陷阱。保持理性思考,谨慎对待每一条陌生信息,才能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