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后细菌感染死亡风险飙升2.55倍!如何科学应对?
流感后细菌感染死亡风险飙升2.55倍!如何科学应对?
近期,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艺人徐熙媛(大S)因感染流感并发肺炎,在旅行期间不幸离世。这一事件不仅让我们深感惋惜,更提醒我们重新认识流感这种看似普通的疾病。
流感不只是"感冒"
流感,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不同于普通感冒,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更高的并发症风险。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因流感导致的重症病例达300万至500万例,死亡人数在29万至65万之间。
流感病毒会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并引发继发感染。其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就是细菌性肺炎。研究显示,流感后继发细菌感染会使死亡风险增加2.55倍,这一数据令人震惊。
细菌感染:流感后的隐形杀手
流感病毒本身就会引起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而当继发细菌感染时,病情往往会迅速恶化。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它们会趁机侵入受损的呼吸道,引发严重的肺炎。
继发性细菌性肺炎通常发生在流感症状有所好转后,患者可能会再次出现发热,并伴有咳脓痰等症状。这种类型的肺炎约占重症流感病例的三分之一,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科学预防:筑起健康防线
面对流感及其并发症的威胁,我们并非无计可施。以下是一些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建议每年秋季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
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正确应对:及时就医是关键
如果不幸感染流感,切勿掉以轻心。以下几点应对措施请务必牢记:
及时就医: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高危人群更需警惕,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
遵医嘱用药:流感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奥司他韦等。切勿自行服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滥用反而可能带来副作用。
充分休息:感染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
补充水分:多喝水或温热的饮品,保持喉咙湿润,有助于缓解咳嗽和发热症状。
流感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危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