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病指南:溶栓药副作用知多少?
冬季防病指南:溶栓药副作用知多少?
随着冬季的到来,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许多患者需要使用溶栓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然而,溶栓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是出血相关的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溶栓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应对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用药风险。
溶栓药物的主要副作用
溶栓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这与其溶解血栓的作用机制密切相关。常见的出血表现包括:
牙龈出血:这是较轻的出血症状,通常可以通过生理盐水漱口来缓解。如果出血不止,应及时就医。
鼻黏膜出血:可用冷水拍额头或冷毛巾敷鼻梁来止血。如果出血量大或持续时间长,应立即就医。
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副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特定药物治疗。如果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颅内出血:这是最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危及生命。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意识模糊、视力模糊等。一旦发现,应立即就医。
使用溶栓药物的关键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使用溶栓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所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来决定是否使用溶栓药物以及具体的用药方案。
用药时机: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非常重要。例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使用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尿激酶的使用时间窗为4.5-6小时。超过这个时间窗,药物的效果会大大降低,同时出血风险会增加。
剂量控制:rt-PA的标准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其中10%在最初1分钟内静脉推注,其余90%持续静脉滴注1小时。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选择低剂量0.6 mg/kg。尿激酶的剂量为100万~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 ml,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
监测要求:
- 血压监测:治疗中及结束后2小时内每15分钟测量一次,然后每30分钟一次持续6小时,以后每小时一次直至24小时。
- 神经功能评估:与血压监测同步进行。
- 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或神经症状体征恶化,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
其他注意事项:
- 患者应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
- 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延迟安置。
- 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小时后开始使用。
- 溶栓24小时后,给予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颅脑CT/MRI。
结语
溶栓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副作用和使用风险也不容忽视。患者在使用溶栓药物时,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守用药方案和注意事项。同时,患者和家属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降低用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