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自治县:用“疏堵结合”点亮城市生活
紫云自治县:用“疏堵结合”点亮城市生活
紫云自治县,这个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年来在城市管理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城市管理中,紫云自治县创新性地实施“疏堵结合”政策,既解决了城市治理的难题,又保留了城市的“烟火气”,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疏堵结合”的紫云实践
在紫云自治县,城市管理曾经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流动摊贩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许多家庭的生计;另一方面,无序经营又影响了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如何在“情”与“法”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紫云自治县城市管理局创新性地采取了“疏堵结合”的方式。县城管局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听取商户和市民的意见,在科学西路、教场路等地科学设置临时便民摊点、潮汐摊点,共7处,提供摊位约300个。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规划了赶集天临时“汤锅”特色餐饮摊点,既解决了流动摊贩的管理难题,又保留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在规范经营方面,紫云自治县秉持“放开不放任、便民不扰民”的原则,在城区主要路段规划设置错时摊点,实行限时、限范围经营制度。同时,安排执法人员定时定点进行管理,确保不影响行人通行、不产生噪声污染、不破坏环境卫生。
针对传统赶集市场存在的问题,紫云自治县采取了“调研、疏导、整治”三步走策略。将原赶集市场整体搬迁至民生路山岔地路段,并规划设置临时摊位600余个。新市场不仅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而且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既保留了传统赶集文化的“烟火气”,又提升了市场经营秩序。
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
在实施“疏堵结合”政策过程中,紫云自治县城市管理局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他们深入践行“721”工作法,即70%的服务、20%的管理、10%的执法,让城管服务与群众实现“零距离”。
“你好,这里不能摆摊设点,请您到指定的便民设摊区售卖商品。”在县城区,时常可以听到城市管理执法队员对沿街占道的流动摊贩进行耐心劝导。这种变“严罚”为“引导”的方式,不仅有效避免了违规占道经营,也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同时,紫云自治县还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对城区重点路段市容管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游摊占道等情况,立即调度执法人员进行劝导管理,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规范的转变。
城市更美好,生活更幸福
“自从有了固定摆摊位置,每天在规定时间段都能正常经营,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正在摊点上忙碌的张师傅高兴地说。对于来往的市民而言,固定的摊点意味着更便捷的购物体验,需要什么都可以来这里购买。
“赶集市场搬过来之后方便多了,这里位置好,离新老城区都近,而且比原来的市场宽敞很多,也不会堵车了。”经常来此购物的陈女士对新市场赞不绝口。
通过“疏堵结合”的管理方式,紫云自治县不仅改善了市容市貌,也提升了城市生活的品质。如今的紫云县城,既有整洁有序的街道,又有充满活力的市集;既有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又保留了浓厚的“烟火气”。
持续发力,共创美好家园
紫云自治县在城市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紫云自治县将继续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城市管理的新模式。他们将进一步规范便民临时摊点的经营秩序,让城市“烟火气”与城市“幸福感”相融合,谱写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紫云自治县的实践证明,“疏堵结合”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要在管理与服务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只有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做深做实,才能切实打通城市管理的“最后一公里”,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