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带动乡村经济:从凤凰镇到全国的实践探索
茶文化带动乡村经济:从凤凰镇到全国的实践探索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句在茶产区广为流传的话,生动诠释了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推动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潮州凤凰镇:茶文旅融合的典范
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作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其成功经验值得深入剖析。凤凰镇通过精细管理、品质提升和产业融合三大抓手,打造茶文旅综合体,年均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带动消费超16亿元。
在精细管理方面,凤凰镇建立了区级茶产业发展“链长+链主”双链制,科学编制《凤凰单丛茶古茶树丛谱》,实现15000棵百年以上古茶树二维码溯源。同时,投入3.12亿元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园和“一村一品”项目,打造棋盘数字茶园,实现“一部手机种茶”,茶叶均价提升15%。
在品质提升方面,凤凰镇制订实施乌岽单丛茶、凤凰古树茶团体标准,实施凤凰单丛茶品控年“九个一”行动,累计检测产品超6000个,合格率达100%。目前,全镇拥有“粤字号”茶叶品牌8个,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126家。
在产业融合方面,凤凰镇开发整合茶文化资源,打造凤凰谷茶旅综合体项目,推进凤凰茶旅特色小镇、凤凰山茶旅走廊建设,打造叫水坑村、凤凰天池等茶旅融合精品景点。凤凰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省风情旅游镇,“红色热土、凤凰美食”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茶旅融合的创新模式
湖南作为茶业大省和文旅大省,积极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湖南已有3项制茶技艺列入“世界非遗”,涌现出茶颜悦色等新茶饮品牌,打造了安化县“茶旅文体康”一体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三湘四水五彩茶”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专家建议,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编制专项规划,探索用地新模式。具体措施包括:省文旅厅牵头统筹,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参与,整合专业力量,委托权威机构编制专项规划;探索茶文旅融合项目用地新模式,支持茶园交通、茶主题民宿等项目建设。
茶产业带动乡村经济的显著成效
从全国范围来看,茶产业已成为带动乡村经济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23年中国茶叶产量达354.11万吨,同比增长87.64%。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7000万人,内销总量增长79.63%。福建、云南、四川、贵州、湖北五省产量占全国60.01%。
以福鼎市为例,通过构建完整产业链,发展茶文旅融合模式,福鼎白茶产业不仅为茶农带来稳定收入,还提供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基于地方特色茶文化兴起的茶文旅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
政策支持为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十四五”期间,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茶产业发展。山西省重点推进山西药茶产业项目,浙江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安徽省打造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江西省规划四大产业突破1200亿元,云南省设定“翻一番”目标。
在品牌建设方面,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品牌。山西省打造山西药茶品牌,江西省做强茶叶等地方特色产业,贵州省培育“贵州绿茶”品牌,西藏自治区发展高原有机茶。
在科技创新方面,浙江省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湖南省加快油茶科创谷建设,贵州省开展金花茶等濒危物种野外回归。
在对外合作方面,湖北推动优质农产品出口,贵州与上海、浙江合作推进茶产业发展,内蒙古、安徽、福建等地推进“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展望未来:茶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茶文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科技创新需求迫切,标准化和品质控制不足,文化和品牌建设薄弱等问题。未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品种培育和技术攻关,推进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完善标准化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建立健全茶叶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加强品质控制,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
三是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培育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和忠诚消费群体的茶叶品牌,加强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
四是深化茶文旅融合,拓展产业价值链。开发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茶旅融合新业态,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中国茶品牌“走出去”,重塑国际茶叶市场格局。
茶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不仅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也传承了中国茶文化。未来,随着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文旅融合等措施的深入推进,茶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