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农作物如何御寒?农业农村部发布防寒抗冻指南
寒潮来袭,农作物如何御寒?农业农村部发布防寒抗冻指南
近日,全国多地迎来寒潮天气,气温骤降、风雪交加,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考验。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防寒抗冻工作,各地积极响应,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农作物安全越冬。
寒潮来袭,农作物面临多重考验
寒潮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容忽视。以油菜为例,正常情况下可抵御-5℃至-3℃的低温,但土壤偏旱时,遇到-3℃及以下的低温就可能产生冻害。冻害不仅会导致叶片萎缩、发紫,还会造成蕾薹脱落,严重时甚至出现死苗现象。
除了油菜,北方的冬小麦、南方的柑橘、火龙果、香蕉等热带水果都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低温冻害。此外,寒潮带来的雨雪天气虽然能为土壤增墒,但积雪过厚也会导致土壤过湿,影响作物生长。
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多措并举应对寒潮
面对寒潮威胁,农业农村部迅速行动,一方面派出14个专家组指导抗旱,另一方面再派3个工作组赴重点省份,实地踏查苗情、墒情、旱情,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具体措施包括:
- 调查旱情影响,分析发展趋势
- 完善抗旱技术方案,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 紧盯雨雪寒潮天气,落实在田作物管理
- 加固蔬菜大棚等种养设施,及时清除积雪
- 合理调控温湿度,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实用防护措施,助力农作物安全越冬
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专家提出了详细的防护措施:
北方地区日光温室管理要点
设施准备:加强温室结构检查,及时更换破旧棚膜和保温覆盖物。东北高寒地区宜选用PVC多功能薄膜,黄淮海及环渤海地区可选择PO膜或EVA多功能膜。
环境调控:
- 温度:夜间室外气温低于10℃时及时覆盖保温物,白天气温控制在26-32℃,夜间不低于8℃。
- 光照:保持棚膜清洁,延长光照时间,必要时可使用反光膜和补光灯。
- 湿度:合理控制室内湿度,采用膜下沟灌或滴灌,避免湿度过高诱发病害。
栽培管理:
- 土壤处理:定植前深翻土壤,结合闷棚进行秸秆还田,增施生物菌肥。
- 栽培技术:采用高碳堆肥,适时中耕,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增强抗寒能力。
- 病虫防治:使用防虫网,定期喷施微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预防病害。
南方地区露地作物防护要点
清沟理墒:保持田间排水畅通,防止渍害。
增施防冻剂:根据作物长势分类管理,及时覆盖秸秆和草木灰。
果树防护:寒潮来临前进行遮盖,果园灌水,树干涂白或包裹稻草。
创新保险机制,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在湖北,首个“寒潮指数农业保险+天气衍生品”创新模式已落地实施。当平均气温低于2℃时,触发保险赔付条件,有效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这种“气象+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模式,为农户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工具。
应对极端天气,农业需增强适应能力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农业领域需要增强适应能力。专家建议:
调整种植结构:根据气候变化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选择,趋利避害。
加强监测预警: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发挥气象预警在灾害防御中的先导作用。
创新风险管理:探索更多金融衍生品工具,为农业生产提供多元化风险保障。
优化种植技术:如江西省开展的早稻早播试点,通过调整播种期增加产量。
寒潮天气对农业生产是一次严峻考验,但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和创新的管理方式,我们能够有效降低灾害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未来,面对更加复杂的气候条件,农业领域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才能在极端天气中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