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食物安全挑战与应对
新冠疫情下的食物安全挑战与应对
新冠疫情不仅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还严重影响了全球食物供应链的稳定。以美国为例,南达科他州青松岭印第安人保护区的“布切食品”杂货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家成立于1905年的独立杂货店,是当地3.2万奥格拉拉苏族部落成员的重要生活物资来源。然而,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加之俄乌冲突的影响,美国食品和日常用品价格大幅上涨。据统计,2019至2023年间,食品价格上涨了25%。2023年,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杂货的可支配收入占比达到11.2%,而2020年这一比例仅为8.6%。
供应链中断不仅影响了食品价格,还导致了独立杂货店的生存困境。由于无法像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那样从供应商处获得优惠,小店主布切被迫提高商品价格。一包24罐的方便面价格从2019年的5.22美元上涨到2024年的7.63美元,涨幅高达46%。这种情况下,不少顾客抱怨物价过高,甚至有人指责布切在价格上搞“欺诈”。然而,布切表示,自己并没有“欺诈任何人”,只是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被迫维持运营。
劳动力短缺是另一个严重影响食物安全的问题。以福建莆田为例,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指导和创新方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在涵江区,科技特派员郑少泉博士带领研究团队,为农民合作社打造了40亩优质白肉枇杷新品种示范基地。在萩芦镇洪南村,郑少泉正指导农户进行土改,提供自己多年精心培育的晚熟龙眼品种,打造一片龙眼树高接换种示范基地。针对农业种植存在的用工难问题,信田农业科技公司利用无人机开展农药喷洒作业,今年1-2月份,在诸多乡村封锁的情况下,无人机服务面积达10000多亩次,相当于约2500人一天的工时,有效地降低了农田务工人员聚集,助力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食物安全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春节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做好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加强医疗救治保障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同时,政府还通过科普宣教提高公众防护意识,确保春节期间食物供应稳定。
尽管新冠疫情对食物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但通过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克服这一挑战。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食物供应链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