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法中药,告别胸闷气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法中药,告别胸闷气短

引用
9
来源
1.
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436369.html
2.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7322
3.
https://m.mfk.com/ask/16591325.shtml
4.
https://wsjkw.sh.gov.cn/spwsyyy/20241114/5c5b5ea166b443d6af2277e93005dd86.html
5.
https://www.huachiewtcmcn.com/content/26866/%E9%99%88%E5%AE%9D%E7%9C%9F%E4%B8%AD%E5%8C%BB%E5%B8%88%E8%AE%B2%E8%A7%A3%E6%8C%89%E6%91%A92%E4%B8%AA%E7%A9%B4%E4%BD%8D%E7%BC%93%E8%A7%A3%E5%91%BC%E5%90%B8%E5%9B%B0%E9%9A%BE%E7%9A%84%E6%96%B9%E6%B3%95
6.
https://www.aimhealthyu.com/tw/article/149/heart-palpitations-chest-tightness-tcm
7.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8244
8.
https://rs.yiigle.com/cmaid/1508856
9.
https://m.xjlz365.com/zyg/zhongcaoyao/dangshen.html

“医生,我最近总是感觉胸闷气短,活动一下就喘不过气来,这是怎么回事?”53岁的朱女士焦急地询问。这是许多胸闷气短患者常有的疑问。在现代医学中,胸闷气短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而在中医看来,胸闷气短主要与心肺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01

中医辨证分型

在中医理论中,胸闷气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气虚型:表现为活动后加重、乏力、自汗等症状,多见于体质虚弱或久病之人。

  2. 痰阻型:患者常有胸闷、咳痰、体型肥胖等特点,多由脾虚生湿、湿聚成痰所致。

  3. 血瘀型:以胸部刺痛、痛处固定、夜间加重为特点,多因气滞血瘀引起。

  4. 气虚痰阻型:兼有气虚和痰阻的症状,如胸闷、气短、乏力、痰多等。

  5. 气虚痰阻血瘀型:症状更为复杂,既有气虚表现,又有痰多、胸痛等症状。

02

常用中药及方剂

  1. 党参:味甘性平,能补中益气,特别适合气虚型患者。现代研究显示,党参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能改善肺功能,增强免疫力。在临床上,党参常用于治疗肺气亏虚引起的咳嗽、气短等症状。

  2. 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血瘀型胸闷气短。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能改善心脏供血,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3. 川芎:味辛性温,能行气活血,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胸闷胸痛。

  4. 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健脾渗湿,适用于痰湿内阻导致的胸闷气短。

  5. 桂枝:味辛性温,能温经通阳,常用于治疗阳虚寒凝引起的胸闷。

03

国医大师临床案例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在治疗胸闷气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临床案例:

气虚痰阻证

朱某,53岁,女性。2011年2月15日初诊。既往有冠心病病史5年。因反复胸闷痛5年,加重1周就诊。症见:时有胸闷胸痛,活动及情绪激动时明显,疼痛牵涉至左肩背,伴见心悸、气短、自觉气紧、乏力、喉中有痰、手足厥冷等,1周1次,常嗳气、呃逆、腹胀等,平素情绪容易紧张。诊见唇色暗淡、手足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细而滑。

辨证:心阳气虚,痰浊痹阻。

治法:益气通阳,化痰宽胸。

主方:十味温胆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白参片20g,丹参20g,制远志10g,法夏10g,枳实10g,茯苓15g,炒瓜蒌10g,薤白10g,桂枝10g,陈皮10g,厚朴10g,炙甘草10g。10剂,水煎服。

2011年3月4日二诊:诉服药后胸闷痛未再发作,平时仍有气短,腹部胀满,呃逆,大便溏。舌红,苔薄白稍腻,脉细。拟香砂六君子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白参片10g,丹参20g,炒白术10g,茯苓20g,陈皮10 g,法夏10g,广木香6g,砂仁10g,炙甘草10g,炒瓜蒌5g,薤白10g,桂枝6g。10剂。后随访,诸症未反复。

气虚痰阻血瘀证

李某,女,60岁。2011年11月2日初诊:诉反复胸闷痛,心悸心慌5月。症见:胸闷痛、伴见心悸、心慌、劳累或阴天时明显、每次发作程度较前加重、精神疲乏、形体肥胖、纳呆、夜寐欠安等。既往有胃病病史,反复出现胃脘部疼痛,嗳气;既往有胸部外伤史。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

辨证:气虚夹痰瘀。

治法:益气宁心,化痰祛瘀。

主方:十味温胆汤合丹参饮。白参10g,丹参30g,檀香10g,砂仁10g,炒酸枣仁30g,柏子仁10g,制远志10g,陈皮10g,法夏10g,茯神15g,枳实10g,竹茹10g,炙甘草10g,炒瓜蒌8g,田七片30g。10剂,水煎服。

痰阻血瘀证

黄某,女,17岁。2012年4月6日初诊:因心前区阵发性刺痛3年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刺痛,呈阵发性,痛甚则呕,夜甚昼轻。曾多处求医,服过不少中药、西药均未效,至今3年不愈。诊见心前区阵发性刺痛,疼痛可牵涉至右胸部,痛处固定,痛甚欲吐,夜甚昼轻,无心悸、气促、黑曚、晕厥等情况。平素饮食尚可,大便调。舌苔薄黄腻,脉细。

辨证:痰瘀闭阻。

治法:化痰祛瘀,通络止痛。

主方:丹参饮、颠倒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30g,檀香10g,砂仁10g,广木香6g,郁金15g,炒瓜蒌10g,薤白10g,法夏10g,延胡索15g,浙贝母20g,田七粉30g。7剂。

04

现代研究数据支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了中药治疗胸闷气短的有效性。例如,一项发表在《临床医学进展》上的研究显示,中医疗法在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指出,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心梗和心衰的病因病机给予中医药疗法,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心衰风险。

05

结语

中药治疗胸闷气短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有效缓解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不同个体的体质和病情差异较大,因此,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同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