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泽州府城玉皇庙:千年古建里的艺术瑰宝
探访泽州府城玉皇庙:千年古建里的艺术瑰宝
近年来,随着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泽州府城玉皇庙这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道教庙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庙内不仅有宋代遗构的玉皇殿,还有金代的成汤殿和元代的二十八宿殿,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尤其是二十八宿殿内的元代彩塑,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历史沿革
据庙内碑刻记载,玉皇庙初创于隋代,北宋熙宁九年(1076)在原址上重建,题名"玉皇行宫"。历经宋、金、元、明、清屡次修葺,成为晋城古代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道教庙宇之一。现基本保持元至元元年(1335)重建时格局。
建筑布局
玉皇庙坐北朝南,南北长约110米,东西宽约32米,占地面积约3520平方米。庙宇采用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排列,东西廊庑、配殿两两对称,整体建筑显得主次分明,整齐又富有变化。
艺术特色
玉皇庙现存的彩塑为全庙艺术之冠,尤其是后院西庑二十八宿殿内的元代二十八宿塑像,更是独冠天下的绝品。塑像高度皆为1.8米左右,二十八星宿像尊尊精彩,每一个星宿都有一个依附于自己的小动物,造型逼真。
二十八宿塑像,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优秀范例,也是中外雕塑艺术结合的典范。作者将天文学中观察天体运行、四季变化、经纬定位的28组赤道星座,与唐代五行家袁天罡确定的28种动物同金、木、水、火、土、日、月合于人,创造出形象丰满的神话人物。这种把人物和动物形象相结合的二十八宿塑像为全国仅有。在这些人格化了的天界神灵中,女性秀丽温柔,老者睿智慈祥,文官温谦稳重、武士威猛刚健,刻画得栩栩如生。有的塑像,人物腰部细长,鼻子直挺,人体比例毫不夸张,明显受到西方雕塑风格的影响。二十八宿塑像,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其造型之生动,气势之遒劲,神韵之高逸,衣纹之洒脱,线条之流畅,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所产生的诸多雕塑艺术珍品相媲美。这件"海内孤品",代表着我国道教塑像艺术取得的最高成就,成为我国雕塑艺术中的奇葩。
文化内涵
二十八宿塑像及其府城玉皇庙中的整体布局,是泽州先人崇尚星宿文化的体现。星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题之一,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不同的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相关内容非常庞杂。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国家之一,为了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古人非常重视对天象的观测。二十八星宿的出现就源于观察天象的需要,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运行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观测,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黄、赤道(天球赤道)附近的恒星划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将每个星区所包含的星体连接并想象为抽象的图案,以此为依据命名的二十八个星区就是二十八星宿。
玉皇庙的建筑布局和艺术作品,不仅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精髓,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更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窗口。
如今,这座历经千年的古庙,依然静静地矗立在泽州府城的北岗上,向世人诉说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