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中国民间传统习俗的传承与保护
贴春联:中国民间传统习俗的传承与保护
贴春联是中国民间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习俗。从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副春联,到宋朝的流行,再到明清时期的普及,贴春联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更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贴春联漫画形象
民俗由来
中国人贴春联的习俗,可追溯于贴桃符。根据东汉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有桃树,二人于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神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桃梗,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也。”
历史沿革
五代后蜀,桃符与整饬对仗的偶句结合,产生出中国最早的春联。《蜀梼杌》记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可考的最早的春联,由五代时期后蜀的末代皇帝孟昶写下。
宋朝,贴春联逐渐流行开来,乃至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之一。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让春联走进千家万户。清朝陈尚古在《簪云楼杂说》中记述:“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传说有一回朱元璋微服出巡,发现一阉猪户在春节来临之前未贴对联,原因是户主不会写字。于是,朱元璋亲自为该户题词:“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字里行间中既传递了户主的职业信息,又道出了人世间的基本生活哲理。
近现代,适用于春节用的对联更是不胜枚举,如“红梅吐蕊迎新春,瑞雪纷飞兆丰年”“龙腾云海千家福,凤舞春风万户祥”“春回大地百花艳,福满人间万象新”“春光迎盛世,旭日耀春晖”“张灯结彩迎龙岁,笑语欢歌贺瑞年”“物华天宝年年富,人杰地灵处处春”“金龙献瑞千家喜,紫燕迎春万户欢”。
已经张贴好的春联
流行地区
贴春联从中国广泛传播至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华人聚居地。
民俗内容
选择春联时,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门的尺寸相协调。例如一般房屋大门贴1520厘米宽的春联,商家铺房店面贴2030厘米左右的春联,高大建筑的大门其春联的宽度不宜超出40厘米。贴春联时,粘贴者要遵循古人从右向左书写的习惯。当粘贴者面对门站着时,将上联贴在门的右侧,将下联贴在门的左侧,将横批贴在门的正上方。
贴春联的风俗习惯,不同地方也有所不同。在闽南一带,每年的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也有张贴“福”字的习惯。春节贴“福”字有三种意义:一是“顺”,新年贴“福”字,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一顺百顺,诸事如意。二是“保佑”,贴上“福”字,能求得保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三是“创造幸福”,贴上“福”字,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创造幸福家庭。
贴春联的准备
传承保护
传承状况
虽然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过春节时贴春联的习俗却一直延续着,但春联上的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人们都是针对自己一年中的生活或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写出的春联,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当前,大部分春联都是印刷的,在年集上较少见到手写的春联了。虽然年集上批量化印刷的春联形式丰富、大小各异,但内容却过于泛化,区别不大,均表示“过年发财”“招财进宝”的意思,而其他寓意的春联却少之又少,这种一味推崇钱财至上的春联只会导致春联品味的下降,使春联失去了原有的寓意。走在农村或城市的大街上,看到的春联大同小异,甚至有的春联完全相同,未免使人感到传统文化的淡化正在谈化,显示了春联的个性化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消失而日趋弱化,容易导致留恋传统文化的民众的抵制与排斥。人们总是感到年味日趋冷淡,这与春联的泛化不无关系。
保护措施
基层文化馆要借助自媒体时代的优势,多渠道、多方式渗透贴贴春联风俗习惯,致力提升社会大众对文化重要性的理解与思考,帮助社会大众全面了解地方文化,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建设与繁荣。例如,结合重要传统文化节日,广泛开展“书法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范围涵盖中、小学和老年大学,适时渗透写“福”字、贴春联传统文化。再如,基层文化馆可以和教育局、社科联等单位联合开发地方文化教材,选编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学辅导读物,广为传播,利益大众。
价值意义
贴春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这一习俗的传承,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人民群众对幸福、安康、和顺的美好生活的寄托。在当今社会,贴春联传统习俗习惯,在大众基本生活中有着无比重要的影响。
注意事项
张贴事项
春联的张贴有很多讲究,如果张贴不当,则会闹出笑话。其一,由于春联讲究平仄,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其二,可以根据上、下联的因果关系来区分,表示“因”的为上联,表示“果”的为下联。其三,可以根据上、下联内容体现的时间先后来区分,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为下联。
相关禁忌
过年时,有些大门并没有张贴春联,或者张贴另类的春联,这是由民俗习惯决定的。在民间风俗中,老百姓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即家里有人去世时,三年之内不可张贴春联,即使张贴,也要贴白纸黑字的春联,以示对死去亲人的悼念,三年以后才可以张贴红纸春联。这个习俗年代久远,一直流传至今,中国大部分地区仍遵循老祖宗的这一习惯。福建莆田每年使用的春联都在红纸上多加了一道白色就是这个习俗的变体。还有一些地方,对于一年中去世长辈的纪念,可用黄色、蓝色纸书写祈福的内容。但应依据各地风俗习惯而定,比如皖南一带家里长辈当年仙去,第一年贴蓝色,第二年贴黄色,第三年才能贴红色春联,以示守孝。
贴春节相关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