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映象:千年古刹宝光寺看“三宝”
新都映象:千年古刹宝光寺看“三宝”
新都,这座被誉为“香城宝地”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千年古刹宝光寺,还保留着隋唐时期的桂湖园林。这里不仅是一座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更是一座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的旅游胜地。
千年古刹 宝光寺
宝光寺始建于东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禅宗寺院,与镇江金山寺等并称长江流域禅宗“四大丛林”,为海内外高僧大德所尊崇。
宝光寺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格局,建筑有“一塔五殿十六院”,气势恢宏。建于清代的罗汉堂由上百根石柱支撑,结构奇巧。577尊菩萨、罗汉以及历代祖师造像神态各异,意趣天成,且全身穿金,为全国罕见。宝光寺楹联众多,意境高古,其中最有名的一副位于大雄宝殿:“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为成都市两大名联之一。
宝光寺文物收藏极为丰富,有“寺中三宝”——舍利子、优昙花、贝叶经,有宋徽宗、唐伯虎、张大千、徐悲鸿等名家大师的手笔1000多件,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现在,宝光寺每年接待国内外佛教界人士和四方游客200多万人次,香火鼎盛。已成为游客入川必看的旅游景点。
隋唐传世园林 桂湖
桂湖始建于隋唐时期,后成为明代大学者杨升庵的书苑。桂湖是一座人文凝重、环境清雅的官家园林,亭台楼阁、桥榭廊舫古朴典雅,开合有致,充分展现了四川古典造园艺术的高超技巧。园内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墙850米,东汉画像砖、唐代金银器以及古籍善本、历代字画等馆藏文物众多。桂湖花木扶疏,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全国著名的赏桂胜地和赏荷胜地。
新都博物馆
作为古蜀三大名都之一的新都,2800余年辉煌璀璨的历史文化是它的价值所系,灵魂所在。新都博物馆传承新都的历史文脉,以一系列主体展馆分别展示新都的历史沿革、出土文物、名人先贤、翰墨精品。馆藏的东汉说唱俑、汉代画像砖、陶三轮马车、战国铜镜等众多珍贵文物,展现着新都人文历史的厚重与丰富。
石刻春秋 碑林桂湖
桂湖碑林是由龙藏寺碑林、桂湖古碑、新都区内各种祠、堂、桥碑记等三部分所组成。其主体为龙藏寺碑林,这座碑林为蜀中著名诗僧和书法家含澈(号雪堂,1824-1900)创建于清咸丰年间。此后几十年中,他遍求历代和当时的书法珍品,请名工巧匠上石。它荟萃了宋代苏轼、黄庭坚,明代文征明、王守仁,清代刘墉、何绍基等人的书法精品,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桂湖古碑主要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杨升庵撰书的《新都八阵图记》和清道光十九年(1839)绘刻的《桂湖全图》等石碑,是研究杨升庵和桂湖历史的宝贵资料。
新都美食
宝光素席具有我国素菜的淳美特征,又具有我国主要菜系川菜的风味。宝光寺的厨师和厨僧们,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创新,做出的一道道素菜同荤菜惟妙惟肖,难以分辨,人们无不叹服他们变素为“荤”的巧技神工。
宝光素席保存了特有的佛教色彩。它的许多菜名都与佛教紧密相关,如罗汉果、戒香条、般若菜等,其制作方法和风味别具一格。素菜的羹汤也极负盛名,如桃羹、桔羹、莲米羹、葡萄羹、银耳羹和黄耳酸梅汤等,其作料精良,制作讲究,使素筵席更加丰盛和完备。
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风味的宝光素席,近年来不断改进,名扬遐迩。宽敞的餐厅内,经常顾客济济,座无虚席。人们品尝着一道道工艺奇巧的仿荤素菜,无不啧啧连声,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新都特产
新繁泡菜色泽鲜美、品味出众、风味独特,产品遍销国内大中城市及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
宝光禅茶中国茶道从一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宝光寺僧也纷纷植茶、制茶,于是“禅茶一味”之说逐渐为广大僧俗所乐道。特制的宝光禅茶,其法秘传至今,堪称禅茶极品。为了丰富和发扬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宝光寺的佛教文化,宝光寺将传承千年的宝光禅茶公诸于众。
桂花糕相传在明朝末年起源于新都,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桂花糕具有洁白如玉,清甜爽口,细腻化渣,桂香浓郁的特点。
新都柚新都区地方名优特产,多次荣获全国柚类“金杯奖”,是老幼皆宣的果中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