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四物汤:补血养血,改善身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四物汤:补血养血,改善身体

引用
1
来源
1.
https://ecway.hk/blogs/four-women-siwutang

四物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和川芎组成,具有补血养血、调和气血的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四物汤的组成、功效、适应症和禁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一传统中药方剂。

长时间坐着、营养不良、压力大等因素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对于女性因经期时的血液流失,血虚症状更常会出现。不过“补血”其实不是女性的专利,即使男性如果符合症状的话都需要补补HP!

「四物汤」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和川芎组成。這個配方是根據中醫學理論中的補血脈、調和氣血的原則而成的,早見於唐朝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此方由四味中藥所組成,同樣是補血入肝之物,因而其名。四物汤的主要作用是補血養血、調和氣血,對於婦女的月經不調、經期過多、貧血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下面讓我們來詳細介紹一下中醫四物湯。

四物汤由以下四种药材组成:

(一)熟地黄:

滋阴养血,为补血要药。可以增加体内红血球的数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

(二)当归:

具有补血养肝和活血调经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虚症状。[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

(三)白芍:

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缓解肝阴不足及肝气不舒所带来的头痛、眩晕等症狀。[性微寒,味苦、酸、甘。归肝、脾经。]

(四)川芎:

活血行气,调畅气血。对于血瘀气滞所致的痛证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

四物汤的功效

  1. 调和气血: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血液循环和气血调和,从而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例如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症狀。

  2. 补血养血:熟地和当归等成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补充体内失血后的营养成分,促进新陈代谢,有益于身体恢复和健康。

  3. 滋阴补肾:熟地和白芍等成分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能够促进肾脏的代谢和功能,从而改善肾虚引起的身體不适。

  4. 调节内分泌:四物汤对女性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女性荷尔蒙失调引起的多种问题,如痛经、经期不调、月经量少等症狀。

四物汤的适应症

大众常会认为「四物汤」能有效调理女性经期及补血之用便定位了「四物汤」为女士恩物,甚至更会称为「女性专用」。由于「四物汤」药性偏「热性」,较适合「血虚」且体质偏「寒」的人服用,即使是男性,只符合血虚等症狀亦可服用。

  • 治疗血虚症所致的头晕目眩、易倦、心悸、失眠、手脚冰冷、面色口唇指甲苍白、舌淡红等症狀。

  • 四物汤是补血的处方,应用于贫血体质,月经结束后才服用。

  • 适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经闭不行、经期间脐腹作痛的症狀。

四物汤的禁忌

四物汤是一种中药汤剂,虽然对许多人都有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禁忌症,包括:

  • 孕妇禁用和月经期间:四物汤能够促进血液循環和調節內分泌,因此在孕期和哺乳期間使用可能會對胎兒或嬰兒造成不良影響。若在生理期期間飲用,恐造成經血量增加、經期延長等狀況。

  • 生理期异常:有生理期异常的人应停止吃四物汤,找出原因后再食补。所谓的生理期异常包括经期提前、腹部胀痛、血块多、颜色鲜红等。

  • 头晕眩晕、热感躁动等症狀严重者慎用:四物汤中的川芎和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过量使用可能会加重头晕眩晕、热感躁动等症狀。

  • 血糖偏高者慎用:四物汤中的熟地具有滋补作用,可能会对血糖造成影响。

  • 炎症及热性体质:四物汤是温补品,燥热体质的人或是处于炎症时期时都不适合食用。额外的进补会导致上火的症狀更加明显。有口干、咽喉痛、嘴破或长青春痘等副作用,较严重的甚至流鼻血或造成月经提早、经量过多。(伸延阅读:《中醫九體質》 先了解 再調理)

  • 患有寒性疾病者或消化不良者忌用:四物汤具有温补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阴虚者,但不适用于体质偏寒、脾胃虚寒的人群。由于熟地、白芍、当归其实都不是易于消化吸收的药材,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吃了会容易胀或腹泻。

简单的四物汤食谱:

材料:

  • 熟地黄 12 克

  • 当归 9 克

  • 白芍 9 克

  • 川芎 6 克

  • 水 1升

做法:

  1. 将熟地黄、当归、白芍和川芎洗净后放入煲中。

  2. 把材料加入 1升的水,以大火加热至沸腾后转小火煲 30-60 分钟,直到汤色呈现棕红色。

  3. 熄火,让汤稍微放凉后即可饮用。如果喜欢甜味,可以加入小勺蜂蜜调味。

参考資料:

《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 – 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百方圖解》人民衛生出版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