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乳源:加强水源地保护治理 谱写美丽河湖新篇章
韶关乳源:加强水源地保护治理 谱写美丽河湖新篇章
2024年以来,韶关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围绕绿色发展目标、啃硬骨头抓治污、结构优化抓“双碳”,聚焦“三大战略”“六大行动”“三大提升”,坚持底线思维和产业思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生态环境部门应有的贡献。
为展示工作成绩,展现工作成效,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发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即日起,韶关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南方+陆续推送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分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单位2024年上半年工作成效与亮点,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关乎民生,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南水湖是广东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韶关重要的饮用水源地。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近年来,乳源瑶族自治县担当起守护粤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改善南水水库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持续加大南水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多举措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为水源地保驾护航。
在系列举措下,南水水库水质不断改善。近五年,南水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并优于Ⅰ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同时,当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南水水库流域存在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相比2014年,南水湖植物增加了11科41属76种,动物增加了5目15科92种,展现了南水水库生态环境治理的卓越成绩。
如今的南水湖周边山林植被繁茂,水库碧波荡漾,鱼虾肥美。
健全监测体系,夯实水源保护基础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为守护好南水水库,韶关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不断健全监测体系,为南水水库水源保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定期开展手动监测。韶关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联合广东省韶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每月定期对南水水库出水口进行水质监测,2024年1-6月,共开展了6次水质常规监测,获得有效监测数据594个,监测因子包含《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共计33项,达标率100%。
实时进行在线监测。2024年1-6月,南水水库水质在线监测站出水口水站、泉水水站和东田水站,共开展监测4380次,获得监测数据72270个,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铅、六价铬、氟化物、生物毒性等监测因子均达标。
此外,韶关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还通过高位、低位视频监控对南水水库进行实时监控,通过预警监控和视频监控,及时跟踪掌握水质变化状况,通过数据研判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决策。
强化环境执法,深化水源污染防治
保护南水水库,离不开执法力量的守护。为确保执法巡查常态长效,乳源成立南水水库巡查执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水源地保护联合执法队伍,负责对水源地进行管理,定期开展巡水、控水、管水工作,重点对非法垂钓、非法捕捞、游泳、三无船舶载客等可能影响水源地水质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做到及时发现、立即制止、快速处置等,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水源污染。
数据显示,2024年1-6月累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3次,出动执法人员278人次,执法车87架次,执法船舶20艘次,处罚违法野外用火1宗;收缴违法广告牌10个。暂扣违法钓具40副,白色橡皮艇1艘,清理上岸涉嫌经营性违法行为的快艇6艘,清理违法银鱼架25个,暂扣涉嫌违法垂钓的塑料船1艘,现场清放违法渔获物20斤。对2艘涉嫌违法的“三无”船舶开展联合执法和联合认定。
本文原文来自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