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醉人的乌龙茶“4大门派”,你喜欢哪一派?
以香醉人的乌龙茶“4大门派”,你喜欢哪一派?
在中国茶的江湖上,如果要比香气的丰富度,恐怕乌龙茶认第二,没有其他茶类会来抢第一。过去仅在广东、福建、台湾三省人民以及东南亚华人中受到欢迎的乌龙茶,如今,凭着醉人的茶香,令越来越多为之茶友着迷。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乌龙茶中的芳香物质超过500种,不仅香气丰富,而且不同茶区的乌龙茶各有各的特色,一旦入了乌龙的门,总会忍不住都试一试。
我国的乌龙茶产区,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三足鼎立,四大产区”。三足鼎立,是指生产乌龙茶的3个省份:福建省、广东省和台湾省。这3个省也是传统的乌龙茶消费区;四大产区,则是指福建的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以及台湾乌龙。四大产区既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与风格,又在长期的交流中相互借鉴学习,碰撞出精彩纷呈的“乌龙宇宙”。
闽北乌龙
闽北乌龙,顾名思义该茶区位于福建省北部,主要分布在南平市下辖的武夷山、建阳、建瓯等地。
闽北乌龙的代表是武夷岩茶,产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武夷山。
早在清乾隆时期,江南大才子兼美食家袁枚游历武夷山,在喝到真宗的武夷岩茶后,留下了“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的极高评价。
武夷山天游峰俯瞰九曲溪
武夷山号称“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无岩不茶”,历史上名丛众多,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五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而最近几十年,则有武夷肉桂、武夷水仙两大当家品种与大红袍一起,作为“武夷岩茶的三个代表”,圈粉无数。
和其他乌龙茶区相比,武夷岩茶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岩骨”。武夷山的植茶土壤由丹霞岩石风化而成,深富养分且透气性极佳,茶树生长更是要将根深深扎入武夷山的丹霞岩石之中,这造就了武夷岩茶带有“岩骨”的独特汤感。武夷正岩茶的“岩骨”体现在,一方面滋味相对于其他乌龙茶来说比较重、比较醇厚;另一方面是茶汤的质量感也比较重,带有岩石般结实饱满的厚重质感,用吴垠主编的话来说就是带有“骨头劲”。“岩骨”在和其他茶区的乌龙茶对比冲泡时,尤为明显。这也是武夷岩茶区别于其他茶的最重要特征。
闽南乌龙
闽南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南部安溪、永春、南安、同安等地,主要有安溪的铁观音、黄金桂、梅占,漳平水仙,永春佛手,白芽奇兰等等。闽南乌龙以安溪铁观音最为著名、影响力最大。
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品种名,因“身骨沉重如铁,形美似观音”得名。铁观音在90年代曾被誉为“茶王”,它的香、味、韵,曾启发许多茶友对于茶的多层次审美性感受。
铁观音以独特的“观音韵”著称,其香气如兰似梅,让人捉摸不透,往往伴随着淡淡的奶香,让人一试便能记住,而这种香韵更是能溶于水中,在口腔中久久萦绕。此外,铁观音的包揉工艺,制作成半球型、球型的茶,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台湾乌龙。
广东乌龙
广东乌龙产于粤东地区的潮州、饶平,丰顺、蕉岭、平远等地,主要产品有凤凰水仙、凤凰单丛、岭头单丛、饶平色种、石古坪乌龙、大叶奇兰、兴宁奇兰等。广东乌龙以潮州的凤凰单丛为代表。
和其他乌龙茶相比,凤凰单丛以花香众多著称,号称“一树一香”。当地根据不同品种做出来的茶,呈现出的不同香气,就划分了十大香型:黄枝(栀)香、蜜兰香、芝兰香、玉兰香、桂花香、杏仁香、夜来香、姜花香、肉桂香及茉莉香。其中黄枝香分布范围最广,而蜜兰香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这两种香型可能是潮汕人复购率最高的;姜花香和茉莉香作为两大珍稀资源,价格较高;而网红“鸭屎香”其实是兼具银花香气和黄枝香型的栀子花香,传统上被划入黄枝香型中,如今俘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味蕾。
台湾乌龙
台湾乌龙茶是由福建传入台湾,如今乌龙茶的种植遍布全台各地,台北、桃园、新竹、南投、苗栗、云林、宜兰、嘉义等县市均有产茶。台湾各地高山乌龙尤为著名,阿里山、冻顶山、杉林溪、大禹岭、梨山等地的高山茶是台湾乌龙的佼佼者。
目前,台湾全省种植面积最广的品种是青心乌龙,青心乌龙的代表则是冻顶茶区的“冻顶乌龙”;而上世纪80年代培育成功的金萱乌龙,由于独特的奶香广受欢迎,仅仅用了40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全台种植面积排名第2的品种。除此之外,“东方美人”也是台湾乌龙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茶品。东方美人,以白毫乌龙制作,又名“椪(膨)风茶”。其特别之处在于茶青必须由小绿叶蝉叮咬过,才能制作出东方美人那独特的花蜜香。在乌龙茶家族中,东方美人还是发酵程度最高的乌龙茶,条索也和其他常见的乌龙茶不同,干茶呈白、绿、黄、红、褐五彩缤纷。整体来说,台湾乌龙茶虽然品种众多,不同茶品发酵程度高低差异颇大,但整体上台湾乌龙都给人一种清新、清甜之感,汤感滑、润,让刚接触乌龙茶的人也非常容易接受。
以上是茶道君整理的4大乌龙茶区的简介,想更深入了解乌龙茶的茶友,推荐预约6月18日吴垠主编的直播。吴垠主编将一边品鉴四大乌龙茶区的代表性茶品,一边为茶友们细细讲解四大乌龙茶区的特色,干货满满,千万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