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海南岛上的民族瑰宝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海南岛上的民族瑰宝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南部,是一个充满热带风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还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从热带雨林到温泉胜地,从黎族竹木器乐到苗家五色粽,保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历史照片
历史沿革
保亭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时广东省政府决定设置“保亭县”。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保亭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1987年12月,保亭正式成立黎族苗族自治县,隶属海南行政区。1988年4月,随着海南省的成立,保亭县隶属关系也随之变更。
行政区划
保亭县下辖6个镇、3个乡,总面积1153.24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地位于保城镇文明北路县政府办公大楼。截至2023年末,保亭县常住人口为15.77万人。
地理环境
保亭县位于海南岛南部内陆,五指山南麓,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23′—18°53′,东经109°21′—109°48′之间。县境东西宽49千米,南北长54千米,总面积1153.24平方千米,占海南省陆地总面积的3.42%。
保亭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干湿两季分明。冬春季少雨,盛行东北风;夏秋季多雨,盛行东南风、西南风,秋季多台风。2022年,保亭县平均气温25.3℃,年总降水量2212毫米。
自然资源
保亭县自然资源丰富,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其中,七仙岭温泉热矿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pH值为8.81—9.27,水温65—95℃,矿化度为361—411毫克/升,水化学类型为HCO3—Na(重碳酸钠型)且不含游离CO2(二氧化碳)。氟含量为6.2—8.1毫克/升。偏硅酸含量为172.9—206.7毫克/升,日出水量3031立方米。
经济发展
2023年,保亭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19亿元,增长8%(按不变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2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78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39.12亿元,同比增长12%。三次产业比重:37.1:11.5:51.4。
交通运输
保亭县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要通道,贯通全县、辐射各镇、连接周边,以县、乡农村公路为脉络,沟通城乡的公路交通网络。截至2021年底,全县境内共有高速公路省道1条,普通国道2条,普通省道1条,县道8条,乡道36条,加上村道,通车总里程达922.382千米,公路网密度79.98千米/百平方千米。
社会事业
保亭县在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23年,保亭县小学数量28所,普通小学招生1866人,小学专任教师数100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此外,保亭县还创建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区,获评多个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
历史文化
保亭县民族文化积淀深厚,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项。其中,黎族竹木器乐、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等文化遗产独具特色。
风景名胜
保亭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2个,海南省椰级乡村旅游点13个,农家乐56家和果园农庄41家。主要景点包括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和神玉岛文化旅游度假区等。
地方特产
保亭县有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2项,包括保亭红毛丹和保亭益智。特色美食如苗家五色粽、苗家三色饭、黎家竹筒饭、黎家山兰酒等,都是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代表。
荣誉称号
保亭县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称号。2023年,保亭县还被评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