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海南样本”
五指山: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海南样本”
近日,新华社报道了海南五指山的生态保护工作,称赞其在“山林得绿、群众得利”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作为海南岛的“屋脊”,五指山不仅是一座自然生态的宝库,更是一个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生动样本。
五指山:海南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五指山是海南岛的最高峰,海拔1867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6%,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里不仅是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主要江河的发源地,更是3653种野生维管植物和540种陆栖脊椎动物的栖息之所。这片热带雨林不仅是海南岛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
“生态科技特派员”:科技赋能生态保护
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五指山创新性地建立了“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引进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以榴莲种植为例,五指山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依托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引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周兆禧团队,在毛道乡、南圣镇、番阳镇等地试种榴莲。经过科学管理和精心养护,试种点的榴莲树已初步实现结果,品种包括干尧、猫山王、金枕和黑刺等。其中,干尧品种已在海南驯化20多年,结出的果实可以在不使用催熟剂的情况下实现树上熟,完好地保留了榴莲的独特风味和细腻口感。
茶产业:生态经济的“绿色名片”
五指山茶产业的发展,是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生动案例。五指山大叶茶历史悠久,被誉为“华夏第一早春茶”。目前,五指山茶叶种植面积已超1.5万亩,茶产业年总产值突破2亿元。
为了提升茶叶品质和附加值,五指山市发布《五指山市2024年有机茶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建设250亩以上有机茶园。目前,五指山已有3家茶叶企业获得有机认证。同时,五指山还制定了《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红茶》《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绿茶》《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白茶》三项团体标准,规范茶叶产品生产标准。
生态保护带来的多重效益
五指山的生态保护工作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以海南长臂猿为例,通过持续的保护工作,其种群数量已由5群32只增长到6群37只,成为全球现存10只以下极危物种中,唯一基于自然恢复的成功案例。
同时,五指山还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的模式。例如,毛纳村通过“政府+企业+村企”的合作模式,大力发展茶产业,种植茶叶600亩,将茶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业融合,成为茶旅融合的典范之一。
五指山的生态保护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未来,五指山将继续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五指山智慧”。